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4年03月20日

从“新”路看“一瓶酒”的延伸发展

龙马潭区、长开区创新举措推动白酒产业实现量质齐升

□ 本报记者 曾臻

近年来,龙马潭区、长开区全力以赴抓项目、拓市场、促投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深化创新驱动,狠抓项目引领,奋力推进白酒产业优势优先融合发展,助推全市高质量建设白酒产业集群。一系列创新举措,让龙马潭区、长开区白酒产业实现量质齐升。

2023年,龙马潭区、长开区聚焦产城园港融合发展现代化强区、泸州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紧紧围绕“打造600亿级白酒产业集群”目标,全力以赴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做好融合、做强保障,大力推进白酒产业生态链建设。

龙马潭区有白酒生产企业3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拥有泸州老窖、郎酒、川酒三大龙头企业,三溪、玉蝉2朵“川酒小金花”,桂康、国之荣耀2家“四川原酒20强”,鑫霸、内藏老宅、金碧留香等8家市级“小巨人”企业,以及唐朝、御酒、五丰等优质白酒企业。龙马潭区有窖池1.6万余口,白酒灌装生产线100余条,2023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7.7亿元,同比增长11.2%。龙马潭区、长开区正向着产城园港融合发展、构建白酒产业生态圈目标迈进。

技术革新 “酿”出新质生产力

一箱箱白酒堆放在托盘中,通过码垛设备快速运送到装卸月台,再由工人搬运上车……在位于龙马潭区郎酒泸州浓酱兼香产区的智能立体库,郎酒的成品酒正在这里中转储存并快速送达全国各地。

“智能立体库,可以让空间的使用率达到最大,需要什么货物,系统能自动锁定并将其取出。数字化管理让仓里情况更清晰,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错误。”郎酒股份公司供应链总监马兴坤说。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形成的高质量发展合力,是加速白酒及相关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去年底新建成投用的郎酒兼香智能立体库,是白酒行业目前西南投用的最大智能立体库,也是行业内唯一具备消费者体验功能的立体库,在供应链价值链上开启“白酒现代化”之路。

乘上科技东风的不止是郎酒,位于龙马潭区石洞街道的泸州龙溪河酒业有限公司也有自己的技术革新之路。在泸州龙溪河酒业有限公司热气腾腾、酒香四溢的生产车间,一套智能化酿酒设备代替人工完成出甑、摊晾、拌曲等环节工作。

作为龙马潭区小酒厂发展的“模版”,泸州龙溪河酒业有限公司于2022年完成兼并重组,在不影响传统酿造工艺的情况下完成了技改。“自动化设备的运用,有利于实现酿酒生产标准化、受控化,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量,稳定、优化酒质,并能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泸州龙溪河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柯翔表示。

据介绍,该酒厂现拥有“國爵”“龙溪河”“盛发祥”等自有知识产权品牌,其配套酿酒板块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我认为酒类企业要围绕酿造工艺、设备改造、信息智能、绿色低碳等方面去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长开区党工委副书记魏蓉蓉说。

平台创新

发力文旅“建”好品牌

3月18日,位于龙马潭区景宏自贸中心的一座双塔楼正在抓紧建设中。在100米高空,中荟景宏股份有限公司将建一座“云端麒麟酒庄”,这也是目前国内首座在建的空中白酒庄园。

“云端麒麟酒庄以现代科技手法演绎,呈现泸州传统酒文化,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参观、体验、品鉴、销售和酒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场景式消费体验阵地,不仅展示自己的品牌白酒,也展示其他酒品牌,让更多消费者和游客接触泸州酒、了解泸州酒、爱上泸州酒。”中荟景宏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谭奎表示,项目围绕“传播泸酒文化,讲好酒城故事”的定位,将酒城泸州深厚的品牌文化贯穿其中,搭建泸酒文化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推动泸酒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酒旅联动,销售的不仅是一瓶酒,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龙马潭区深挖酒文化,依托川酒集团·泸州总部基地、景宏荟、万达、步步高等打造新消费场景,开展30余项活动,促成交易28亿元。

“今年,龙马潭区将通过‘聚人气、汇商气、增底气’,加速酒旅融合,坚持推行‘白酒+健康+文旅’发展模式;强化酒文互促,健全完善白酒酿造技艺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促进酒会互动,积极组织酒企参加各类会展活动,在丰富酒业生态上做文章,以酒为媒,以酒促游,切实推动白酒搭台、文旅‘唱戏’。”魏蓉蓉表示。

绘好“时间表”,制定“任务书”。接下来,龙马潭区、长开区将按照“一核三区”布局,推动石洞酒业集中发展区组团发展,特兴原酒片区、罗汉酿造片区、胡市-安宁生产片区配套发展。深入实施白酒产业“三品战略”,推动白酒产业全链条优化、全方位发展,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拓市场、促融合,助力泸州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