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迪
日前,第四届“四川慈善奖”评选结果揭晓,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等35家单位、35名个人及“同一条河、同一个家”爱心帮扶活动等10个项目第四届“四川慈善奖”。其中,国家税务总局泸州市税务局荣获“最具爱心慈善楷模”团体称号。
“四川慈善奖”是四川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国家税务总局泸州市税务局何以获此殊荣?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一群人一条路 坚持一直走下去
“我来救你,你一定要按照我说的做,不要抱着我,要抱我后面的‘跟屁虫’,用脚拍水,不然我们都危险。”2023年5月27日,一名男子在沱江游泳,被汹涌的江水冲到沱江三桥中间的桥墩旁,男子拉着桥墩上仅有的一根绳子呼救,情况危急。当时,国家税务总局泸州市纳溪区税务局东升税务分局干部李再忠正组织“泸州沱江桨板救援队”队员开展训练活动,听到呼救声,李再忠立即向求救者游去。第一次,李再忠被洪水冲到沱江三桥下游,未能靠近求救者。第二次,李再忠先从江边往上游出击,游了较长距离后,再向江中冲刺。在即将靠近求救者时,李再忠让求救者按照他说的施救办法做,最终成功将人救起。
多年来,泸州税务持续培育慈善楷模,像李再忠一样的先进还有很多。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税务奶奶”张崇华,连续50余年资助贫困学子;获评全国“五好家庭”的廖明秀家庭,将善良刻进家庭基因,夫妻俩自费给山区孩子们发奖学金,带孩子们看大山外的世界,并举全家之力照顾孤儿五年有余;获评“最美四川税务人”的“江阳妈妈”周波,先后资助17名贫困女童读书,在新冠疫情发生后,组织购买十吨酒精,千里驰援武汉。
执业执善爱无疆
惠企利民有担当
“近两年,在税务部门鼓励招录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引导下,我们从原来8人扩大到了61人,去年因此享受了增值税即征即退税费政策近500万元,税务的帮扶更坚定了我们反哺社会的决心,我们将把这些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招录残疾人和提高福利待遇。”日前,泸州市双鑫印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是晓峰说。
为了确保残疾人创业、就业税费优惠政策落地更有实效,国家税务总局泸州市纳溪区税务局专门建立安置残疾人“明白账”,精准发放政策“提醒卡”,为企业定制安置残疾人就业税费优惠政策“一本通”,内容涵盖扶持残疾人就业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真正做到“一本在手、政策全有”,推动政策红利直达企业账上,确保税收优惠政策效应充分释放。
近年来,泸州市税务系统聚焦特殊群体就业,精确落实残保金系列优惠政策,助力全市营造企业愿聘用、残疾人愿创业的良好氛围。同时,泸州市税务系统落实落细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税收政策,在公益性捐赠支出上畅通税收政策“最后一公里”,以税收主业切实为企业减担子、添底气,鼓励全市企业共创向善氛围。
公益体系成型
让爱与善延续
国家税务总局泸州市税务局积极参与“春蕾计划”“未成年人保护基金”“慈善一日捐”等募捐活动,1支基金+3支志愿队伍的“1+3”公益体系逐步成型。
退休干部张崇华,从1968年首次资助学子开始,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贫困孩子上学的希望。2015年至今,老人每年资助1名贫困大学生直至大学毕业,已累计捐款超过12万元,其中两人考上了四川大学等“双一流大学”的硕士研究生。2020年,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泸州市税务局的支持下,“崇华之家”工作室、“崇华爱心帮扶基金”和“崇华爱心驿站”相继成立,社会各界力量纷纷参与到这场爱的接力中。
“崇华爱心专项及基金”成立至今,共募集善款26万余元,为6所学校53名贫困学生提供资助,打造“崇华爱心井”,助力纳溪区护国镇沙田村产业发展,为500余户村民长期稳定供给安全饮水。
省级慈善大奖获得的背后是“执业执善爱无疆、惠企利民有担当;一群人一条路、坚持一直走下去”的情怀。国家税务总局泸州市税务局的慈善故事还在继续。“税酿·芳华”巾帼志愿服务队、“税酿·菁锋”青年志愿服务队等构建起志愿服务品牌矩阵,700余名税务志愿者在社会公益事业中接续传递爱心、发光发热,在泸州发挥向上向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