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4年03月16日

全域建设幸福河湖 泸州绘制新版“施工图”

□ 本报记者 简放鹏

今年1月中旬,泸州市双总河长签发第4号总河长令,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幸福河湖,计划2025年建成一批先行先试的幸福河湖。

据了解,幸福河湖是指能够维持河流湖泊自身健康,支撑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现人水和谐的河流湖泊。它让流域内人民具有高度安全感、获得感与满意度,是江河安澜、人民安宁的安澜之河,供水可靠、生活富裕的富民之河,水清岸绿、宜居宜赏的宜居之河,鱼翔浅底、万物共生的生态健康之河,以及大河文明、精神家园的文化之河。

将幸福河湖建设

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泸州实践

如何全域建设幸福河湖?

第4号总河长令给出了答案:要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灾害防御,兼顾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发展循环经济,提升河湖保护和治理水平,着力实现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河湖长制3.0版;将幸福河湖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泸州实践,转化为推进美丽泸州建设的具体行动,建立党政主导、河长挂帅、部门联动、属地落实的工作机制。

泸州市河长办工作人员周松柏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修订完善河湖长制工作市级考核办法,强化对河长、责任单位的考核,推进河湖管理、治理、保护,推动幸福河湖建设。与此相应,我市将河湖长制六大任务以及清河、护岸、净水、保水、禁渔五项行动全面纳入考核范围,推进河湖规范化管理。

我市水生态向好,可从包括永宁河、濑溪河等在内的90条河湖健康评价中看出。

2022年初,我市强化河湖健康评价,要求3年时间完成96条河湖健康评价,旨在为河湖做一次健康“体检”,发现河湖存在的问题。截至2023年底,我市已完成90条河湖健康评价,94.4%的河湖健康评价等级为“健康”,5.6%的河湖健康评价等级为“亚健康”,无劣态河湖。

近年来,我市落实河湖长制,推动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护、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一批新老水问题得到解决,水生态不断向好,水环境质量创近年最佳水平。

如何做到

“守河有责、守河负责、守河尽责”?

建设幸福河湖,如何做到“守河有责、守河负责、守河尽责”?

去年以来,江阳区各级河长巡河17974余次,完成188个涉河涉水问题的整改销号,研究解决大桥河、久桥河、丰光河、米溪沟等区管河流水质达标等涉河涉水问题;建立健全“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打造司法协助和联调联动新模式;建立河湖管理互动模式,完善巡河APP功能模块,河长运用手机APP巡查河湖,记录上传并及时处理各类问题。

目前,江阳区已完成106个村(社区)河湖管护“解放模式”推广工作,设立河长工作室86个,组建河湖管护队伍121支,形成更多人员参与保护水环境的良好氛围。江阳区将持续在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下功夫,以打好河湖管护这场持久战,让“河更清、湖更美”。

为了建设幸福河湖,泸县今年将狠抓长江和沱江河长制工作任务的落实,强化组织领导,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强化协调服务,强化考核问责;排查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工业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聚焦水生态、面源污染治理等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突出问题导向,举一反三做好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建立常态长效机制,以解决好农村污水、农业(生活)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巡、管、护”体系,加快推进沿河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和污水处理系统扩容升级,确保实现“排放达标、尾水提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