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斌鹏 本报记者 蔺艳霜
泸州北方公司理化分析中心原材料组共有成员8人,均为女职工,平均年龄34岁。这支“娘子军”连续3年被公司评为“青年安全示范岗”,自2020年以来一直保持着“现场管理示范班组”称号,今年又被评为“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岗”。
多年来,这支“娘子军”以“严、谨、细、实”的工作作风,保质量、重安全、敢创新、肯奉献,擎起原材料分析工作的“一片天”,为公司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柔肩担重任,严把质量关
泸州北方公司理化分析中心原材料组承担着公司几十种装备产品原材料的分析重任,是公司产品质量入口关的守护者。工作中,“人、机、料、法、环、测”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都可能影响分析结果,在组长罗丽看来,即使以前没有出过错,也不能掉以轻心。
原材料分析工作没有捷径可走,一个新人至少要一年的时间才算入门,这是一个细致活,唯有多练、苦练才能胜任。2023年,原材料组成员完成技能鉴定项目16项,4人在公司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原材料组及时准确完成分析任务3279项;近5年无任何质量事故发生……这些傲人的成绩无一不建立在原材料组成员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之上。
微光凝成炬,点亮“安全灯”
安全是红线、是底线。对于如何时刻绷紧安全生产之弦,原材料组有心得:一是立规矩,遵章守纪“严”一些。班组结合实际制定了考核奖励机制、应急预案,坚持每天召开班前会、每周召开安全例会、每季度进行安全述职;二是勤培训,安全意识“强”一些。认真组织开展各类安全培训、危险源辨识、警示教育等;三是查漏洞,发现问题“早”一些。秉持“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理念,2023年原材料组查找安全隐患15条,上报“五小活动”建议12条。通过这“三板斧”,原材料组将“人人都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落实到位,凝聚每一个成员的力量,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交出近五年原材料组零安全事故的满意答卷。
创新最前沿,绽放“她”力量
一名优秀的理化分析人员,既需要过硬的分析本领,还需要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原材料组成员化压力为动力,用心“鼓捣”新设备,潜心钻研新方法,耐心解决新问题,正如技术员陈霞所言:“我们不怕出问题,恰恰相反,我们的创新成果正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
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原材料组最终实现了多个科研项目、质量改进项目“开花结果”。近年来,原材料组先后制定企业标准4个,申报专利2项,2个科研成果获公司科技进步奖,3个QC成果获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二等奖,1项特色操作法获公司三等奖,相关成果应用到公司产品的分析中,有效满足了科研生产的需求。
灯火通明处,巾帼精神存
2023年,随着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升级,原材料入厂批量减小、批次增多,随之带来分析频次急剧增加。面对骤增的工作量,原材料组成员做好协调,随时待命,保证绝不影响生产。她们不言苦、不言累,不打折扣、不讲条件,夜晚办公楼的灯光下总能出现她们的身影,凌晨的路灯也经常为她们照亮回家的路。她们始终将公司的生产任务放在首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科研生产提供高质量的理化分析数据,赢得了广泛认可、赞誉。
巾帼繁如花,奉献别样红。近几年来,原材料组的人员有变动,但全组追求卓越、无私奉献的巾帼精神却始终不变。这群携手前行的“女将”在困难与挑战中展芳华、显才华,共同构筑了公司产品质量的第一道坚实防线,在青春奋斗中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