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马悦 记者 许亚琴)3月12日,在江阳区黄舣镇中心幼儿园“厨余垃圾变绿植”实践基地里,一块块整齐划一的田地生机盎然,各种蔬菜和草药茁壮成长。这是江阳区首个“厨余垃圾变绿植”实践基地,分类后的垃圾被孩子们加工后将作为植物园肥料。
实践基地内,不仅有相关的环保知识展板,还有已经制作好的各种有机肥料,并用标签标注区分每一种肥料的制作原料。“我用的是蔬菜叶、水果皮、鸡蛋壳,还有油枯,加上淘米水一起装进瓶子里,发酵以后就可以给蔬菜、果树浇灌了。”黄舣镇中心幼儿园孩子雷沐云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了不少垃圾变肥料的知识。
实践基地就像一个垃圾分类“体验区”,自建成以来,孩子们逐渐成了垃圾分类“小能手”,这样的变化让家长感到惊喜。家长王春燕说,学校的实践基地不仅让孩子们增长了环保知识,还启发了家长,让一个个家庭进一步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厨余垃圾变绿植”实践基地,是我市在各学校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活动的一个尝试。自我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各学校还开展了“小手拉大手 分类进万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垃圾分类”理念融入学校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中,让孩子们明白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义。
“幼儿园通过垃圾分类各项活动的持续开展,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生活垃圾分类和节约资源的好习惯,培养他们共建美丽家乡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黄舣镇中心幼儿园园长龙梅说。
近年来,江阳区结合学校教育工作,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江阳区以中学、小学、幼儿园为重点,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课程,定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或针对性活动,全覆盖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通过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家庭活动,助力实现以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影响整个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