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黄黎 记者 曾念)日前,记者从泸州市纪念“三八”妇女节114周年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获悉,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荣获“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据了解,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女性职工占比86%,45名共产党员中女性占35名。科室年诊治门诊患者近10万例,是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呼吸学科)等。科室秉承“善德精医、追求卓越”的医院精神,始终坚守“救死扶伤、爱心奉献”的理念,投身于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事业中。
科室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重点,努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造就业务精良的战斗集体。近三年来,科室开展新技术10余项,其中2022年11月成功完成四川省首例气管狭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主持各级科研项目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四川省护理学会科技奖二等奖等。
疫情期间,科室先后派出16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5人支援新疆、20余名医护人员进驻泸州市传染病医院等地,奋战在抗疫一线。
科室全体人员深耕临床,服务病人,积极开展呼吸慢病健康管理和科普推广工作,提升基层呼吸疾病管理与早筛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组织开展科普义诊、专家下基层等活动,每年开展专题讲座20余次,义诊及下基层对口帮扶10余次,培训基层人才600余人次。科室还开展了“互联网+医疗服务”和延伸服务,建立呼吸慢病微信服务群,由专人负责管理,为患者提供咨询、问诊服务。目前,科室服务患者的满意度为100%,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1.14天。
科室还以数字化呼吸康复管理为切入口,围绕呼吸慢病患者的呼吸康复内容,包括气道症状、呼吸康复、延续护理及居家照护等,总结、归纳全程呼吸康复护理技术,并优化技术方案,以此推动形成基于数字赋能的全程呼吸康复技术,建立标准化呼吸康复流程,进行标准化培训,培养相关人才,提升基层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