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4年03月07日

第九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汪运全:

“管家老汪”的新时代雷锋故事

□ 本报记者 许亚琴 实习生 牟华蕾

3月6日下午,得知荣获中宣部命名的第九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时,龙马潭区小市街道下大街社区楼院服务中心主任汪运全推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正在辖区横街子巡逻,过往群众热情地招呼“老汪”。

自行车上,“老汪工作室志愿服务流动车”的标牌很是醒目。年前,71岁的老汪自掏3000元买来这辆新装备,是服务社区20年更换的第7辆自行车。一年365天,老汪每天穿行近百里巡逻辖区、发现并解决群众问题,自行车是“管家老汪”的标配,也是回应群众“有事找老汪”的见证。

“只要身体允许就要干下去,发挥余热,快乐自己。”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的汪运全,正以实际行动温暖社区群众,传递志愿服务的榜样力量。

“社区就是我的家,为家里做些事天经地义!”

3月5日,汪运全来到金福小区95号楼百岁老人曾树荣家,一则看望老人,二来也再次为老人“顺顺气”。最近,老人“气不顺”,两次为琐事闹着要去跳河,汪运全实在是放心不下。

怎么回事?年前的一天,老汪正在一个小区处理排污管破损的问题,接到社区电话,说有位老人要跳河,儿女怎么拉都拉不住。等汪运全赶到王爷庙河边,看到是老熟人曾树荣。询问之下,原来是老人因为家里琐事跟子女置气,嚷嚷着不想活了,要跳河。

“老哥,走,我们回家泡壶茶,你慢慢跟我摆,要得不?”老汪耐心劝说,但老人执拗不肯。很快,老汪找来轮椅,连哄带拉将老人抬上轮椅。但轮椅推到楼下,老人又不肯回家,还在地上打滚儿,子女一碰就要打人。“娃儿有啥子不对,我帮你批评他们,咱们先回家。”老汪见状,连忙上前把老人拉到背上。71岁的老汪把百岁老人背上了三楼,因为用力过猛,此前骑车摔裂过的手腕又红肿起来。顾不上自己的伤,老汪连忙把老人的子女喊到一边,悄悄让他们配合自己“演一出戏”。就这样,老汪当着老人的面,“狠狠批评”了老人的子女们,老人这才破涕为笑。

可就在几天前,老人又闹着要跳河,这次的理由是“楼下每天放哀乐,吵得睡不着”。为了解决老人的烦心事,老汪到楼下“暗访”了几天,并没有人播放哀乐。原来是老人年纪大了出现幻听,容易发脾气,自己还不承认。细心的老汪一边顺着老人的思路劝慰,一边跟邻居解释,避免因为子虚乌有的事情破坏邻里关系。在老汪这里得到“满意答复”后,老人不再闹着跳河了。

像这样的邻里琐事、家庭纠纷,汪运全几乎天天都会遇到。“累,但是快乐。”汪运全说,服务社区群众,有过委屈,也受过伤,但每次帮助老街坊、老邻居解决一件烦心事、化解一场纠纷,特别有成就感。“社区就是我的家,为家里做些事天经地义!”汪运全说。

“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做,社区里还有很多志愿者!”

老汪还有一个身份是小市街道野泳义务劝导队队长。小市街道紧邻沱江,为避免溺水事故发生,2011年成立了野泳义务劝导队。13年来,老汪背上小喇叭,带着这支队伍在河边巡逻,劝导野泳的青少年、轻生的市民、钓鱼的群众。

去年夏季的一天,老汪来到河边巡逻,发现一对母子坐在河边,神情木讷,有些异样。细心的老汪问周边群众,得知两人在这里坐了一段时间了。老汪上前提醒母子俩注意汛期安全,但妇女一句话都不说。晚上8点,天快黑了,老汪再次巡逻到此地,发现母子俩还在河边,妇女脱了鞋双脚踩在河水中,默默地抹眼泪,十五六岁的孩子劝她回家却怎么也劝不走。

“妹子,是不是遇到啥子事了。”老汪发现不对劲,再次上前询问。河边的妇女这才哭着说出了心事:因为家庭纠纷,想不开。“爱管闲事”的老汪就在河边耐心开导,鼓励妇女鼓起勇气生活下去,把孩子养大。一个小时的耐心劝说,老汪说得口干舌燥,妇女终于醒悟,不再轻生,还对老汪连连道谢。

“心细就能发现问题,往往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老汪说。野泳义务劝导队成立13年来,小市街道辖区内没有发生过一名青少年溺水死亡的事情,不少戏水青少年、野泳群众被老汪劝离河边。每年暑假的两个月,老汪骑行里程都在500公里以上,晒黑了,累瘦了,但他说“值得”。

如今,这支野泳义务劝导队“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志愿者慕名而来。老汪说,最近两年的暑假,都有学校带着上百名学生加入到志愿队伍,护河队伍在不断扩大,志愿精神让江边的安全防护越来越牢固。

“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做,社区里还有很多志愿者!”老汪说,仅下大街社区就成立了10多支不同的志愿服务队伍。

在老汪的办公室,常年放着救生圈、折叠梯、工具箱以及铁丝、灯泡、铁片等杂物,这些都是“管家老汪”的“宝贝”,方便为群众义务更换电灯泡、水龙头,修缮护栏等。退休10余年,除生病以外,老汪每天“朝五晚九”参加志愿活动,为群众维修水电气管线等500余次,为居民办好事难事1000余件,为困难群体捐款8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