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4年03月01日

融合之路上, 泸县城乡如何实现“双向奔赴”?

泸县正奋力实现城乡融合“双向奔赴”。 先凤玉 摄

□ 牟敏 本报记者 曾臻

当前,在泸县,“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城市与乡村正奋力实现“双向奔赴”。

发展工业经济

点燃城乡融合发展引擎

近日,在泸州合成液压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各生产线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奋力冲刺“开门红”。“我们现在有4个车间,每个车间有2条生产线,开工后所有生产线都是满负荷运转。”泸州合成液压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明说,刚进入2024年不久,公司就接到了6000万元的产品订单。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泸县经开区入驻企业88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2家,已形成以白酒、智能制造、化工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全年实施重点项目30个,年度完成投资46.4亿元。

工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最强引擎。2023年,泸县始终坚持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工业兴县制造强县,着力打造了白酒、能源化工、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等七大产业链,以泸县神仙桥化工园区为载体,积极打造成渝地区能源化工产业示范基地;依托西南地区丰富的药材资源和西南医科大学、科瑞德制药等院企优势,加快医药产业发展;支持中小酒企抱团发展,加快建设九曲河产教融合园,加大与泸州老窖、川酒集团合作力度,不断扩大“中国原酒之乡”影响力,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用工业发展点燃城乡融合发展引擎。

“2024年,县经开区将以企业为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形成创新发展新格局,当好泸永江融合发展桥头堡,打造西部绿色化工基地,建设新型工业化智造园区,为全力推进泸县城乡融合发展贡献力量。”泸县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黄艳丽介表示。

提升县城品质

强化城乡融合龙头引领

2023年,泸县大力推进“民心守护”工程,完成县城19条主次干道车行道、人行道维修改造项目,在缓解交通压力、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对县城进行全方位提档升级,进一步强化城市在城乡融合中的龙头引领作用。

为提升城市能级,逐渐补齐城市短板,泸县以龙文化为设计语言,融入曲线桥身、龙鳞等元素,分别在县城花园干道和万福大都汇打造人行天桥,以此提升县城人居环境,增强县城对区域人口的吸引力、凝聚力。今年2月初,“龙”形天桥通车后,不少市民纷纷前往“打卡”,记录下生活的新变化。

“在设计天桥时,我们考虑到群众出行便利的问题,就优化了设计方案,为天桥加上了无障碍电梯。现在,花园干道的人行天桥有4座电梯,分布在4个角,大都汇人行天桥两端也有2座电梯。有了电梯,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了很大提升。”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市政管理股股长郑强说。

同时,泸县牢固树立“城市建设为人民”的理念,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

建设宜居乡村

夯实城乡融合底部基础

眼下,是各类柑橘集中上市的时节,福集镇鱼目村10组的炫境家庭农场趁着丰收,举办了泸县田园采摘灯光节活动。

近年来,福集镇充分利用城郊镇的区位优势,紧扣“北部田园综合体”建设目标,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综合发展,积极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在城郊形成一批集旅游、观光、赏花、采摘为一体的农业观光产业示范园。

“我们规划建设了以‘鱼目村水果采摘园’‘石鸭滩——团仓——李子赏花线路’为骨干的乡村旅游,还谋划了万宝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综合示范园,沿福代路打造集休闲旅游、生态农业、酒庄文化于一体的酒文化特色民宿生态村,以此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质效。”福集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祖君说。

除了发展乡村旅游,福集镇积极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协同县交通运输局加快完善港城大道至鱼目村路段的“美丽乡村公路”等,通过完善交通路网,让乡村与城市的联通更加畅达快捷。同时通过实施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网维修建设、农村“厕所革命”,设置垃圾分类环卫箱和垃圾压缩中转站等措施,积极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着力均衡城乡设施配套,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这是福集镇在推进泸县城乡融合工作的创新举措,成为泸县着力推进城乡“握手”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