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承志 本报记者 张婷
在位于叙永县江门镇的泸州永丰浆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上,通过捣料、煮料、打槽、捞纸、榨纸、分纸、晾纸等步骤,一根根竹子变成了一张张纸。
江门镇是典型的林竹大镇,森林覆盖率达70%,拥有约20万亩林竹资源。因竹而兴、因竹而美、因竹而富,近年来,秀美江门,点竹成金,获评“中国浆用竹林之乡”。
龙头企业带产业 资源优势变成效益优势
▶
江门镇竹林资源丰富,竹的种类主要以慈竹、绵竹、硬头黄等品种为主,每年可采伐40万吨以上的原竹。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竹,林竹产业在农户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江门镇双莲村9组村民朱应华,靠林竹产业成了当地大户。朱应华种植了约50亩竹,每年和妻子一起可以砍约15吨竹子,按照每吨竹子500元计算,每年能有7500元左右的收入。与此同时,朱应华帮其他村民有偿砍竹,按照运输距离远近,平均每吨竹子可挣约300元。
全镇种出了40万吨原竹,该如何消化?
2017年,江门镇引进泸州永丰浆纸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该公司年产40万吨纸及石膏等附属产品,年产值10亿元。与40万吨纸及石膏等附属产品对应,该公司每年消耗约90万吨竹片。“我们公司采用的原竹40%来自泸州各区县,其中每年能消化江门镇40万吨原竹,还能为当地创造直接岗位400个、间接岗位500多个,助农增收。”泸州永丰浆纸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江门镇光照村5组村民陈晓波,从2017年5月开始,在泸州永丰浆纸有限责任公司上班,目前担任该公司生产调度员,每月到手工资7000多元。“待遇不错,还买了五险一金。”陈晓波说。
在泸州永丰浆纸有限责任公司的引领下,目前江门镇已经拥有竹材初加工企业20家、再生纸加工企业1家。同时,江门镇成立了林竹产业企业协会,整合资源,改变了之前林竹产业分布零散、农户单打独斗的面貌,形成了规模效益,使全镇林竹产业整体化发展。
▶
多元化发展 产业规模效益大提升后劲强
目前,江门镇林竹产业仍停留在初加工层面。如何改变产业结构单一和附加值低的产业发展困局?江门镇有自己的办法。
江门镇党委书记吕志介绍,江门镇优化资源,通过林地流转,建成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3个,改造低产林5万余亩,为全镇林竹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原料。同时,全镇推广发展特色林下种植养殖业,种植产品价值更高的楠竹笋、苦竹笋和绵竹笋,挖掘发展竹笋产业,养殖林下跑山鸡。江门镇还专门规划建成江门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该园区将让林竹产品更加丰富,延长产业链。
江门镇还借助桃花坞旅游项目,加快林竹产业与桃花坞项目的协同发展。
“目前我镇林竹产业经济增长速度迅猛,全镇林竹产业年总值达12.1亿元。林竹产业已经成为我镇规模效益大、发展后劲强的主导产业之一。”吕志说。
细水长流夯实基础 继续做大做强林竹产业
▶
为了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江门镇打算细水长流,进一步夯实林竹产业发展基础,真正做强做大林竹产业。
江门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继续加强以林区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建和改建林区碎石公路、生产便道500公里,争取新建防火通道100公里,争取低产林改造5万亩,精准提升林竹面积10万亩,夯实林竹产业根基。同时,进一步提升林竹产业规模效益,积极引导现有加工企业更新设备,优化工艺流程,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大力吸引林竹制品加工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入驻江门镇。
除此之外,江门镇将依托资源优势,努力创建江门镇竹产业资源综合利用园区,形成具有本镇特色的林竹产业聚集园,在现有的林竹产业基础上,通过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的方式,计划新建竹材制品深加工中心、竹食品加工中心、竹工艺品及日用品生产中心,让竹产业园区名副其实。
江门镇还将加快林竹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九鼎山、江门峡、桃花坞、一线天等旅游资源,开发竹笋采收、竹海垂钓、竹山徒步、竹酒开发等文旅项目,利用双莲村天堂坝得天独厚的竹林、小河、稻田风光,打造十里稻花鱼乡,挖掘竹文化,打响竹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