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3年12月27日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新开行泸州-钦州-东盟国际铁海联运货运班列……

2023年 泸州升腾高水平开放气场

泸州中欧班列持续稳定开行,累计货重超2.2万吨,总货值突破6.5亿元。

2023年1—11月,泸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79.77万吨,同比增长2.78%。

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

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实施“双区联动”枢纽建设。

我市物流业迎来大发展。

东盟国际铁海联运货运班列

提高进出口货物整体物流效率。

□ 闵夏

列入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隆黄铁路新建叙永至毕节段建成通车、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正式启动铺架;稳定开行中欧班列23列、新开行泸州-钦州-东盟国际铁海联运货运班列……

行至岁尾,回看全年,泸州不断升腾开放气场,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提升开放大通道带动力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12月21日12时许,隆黄铁路新建叙永至毕节段叙永北站,46001次货运列车缓缓驶出站台;14时27分,K9393次客运列车由叙永北站首发开往贵阳。客、货运班列同日首发,标志着历时7年建设的隆黄铁路新建叙永至毕节段全线开通运营。同一天,龙马潭区双加镇,随着一片长32米、重134吨的T梁平稳准确落位,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正式启动铺架,项目线上工程全面展开。

隆黄铁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叙永至毕节段、隆昌至叙永段则是其中的骨干通道项目,对泸州深化南向开放至关重要。

在泸州的开放版图中,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联通长江经济带各港口城市群,实现江海联运通达全球;向西,通过中欧班列,连接西北、中亚及欧洲。唯有向南,因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限制,一直以来都是短板。

12月23日,一列搭载着化工品的泸州—北部湾—缅甸南向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从泸州港出发,经过重庆,再经由西部陆海新通道至广西钦州港,然后到达缅甸仰光。这也是自今年9月底开通以来,泸州开出的第六列南向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

相较于江运,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南向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让泸州至钦州港时间缩短约20天;相较于公路运输至钦州港,物流成本降低约60%。

随着隆黄铁路新建叙永至毕节段的建成通车,泸州开行的南向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将不再经重庆绕行,物流时间和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而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工程完成后,将与隆黄铁路叙毕段、毕织段、黄织段共同构成南向出川大通道,从成渝地区至北部湾可节约近300公里,成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最便捷、成本最低的出海大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泸州在国际物流大通道上持续发力。

西向,巩固国际物流大通道。在去年成功开行泸州中欧班列并列入图定站点的基础上,今年每月持续稳定开行2班,是全省除成都外唯一稳定开行的市州。截至目前,泸州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33(回程1列)列,累计货重超2.2万吨,总货值突破6.5亿元,泸州白酒、汽车整车、化工品等商品首次通过泸州中欧班列出口。

东向,拓展黄金水道物流大通道。稳定开行泸州至重庆、武汉、九江、太仓、上海的内支线班轮,每周约11班;稳定开行铁水联运班列,开行泸州至昆明每周2班,攀枝花至泸州每周1班,成都至泸州每周2班;稳定开行铁海联运班列,开行广州黄埔至泸州每周1班,广西钦州至泸州每周1班。上水货物以汽车零部件、锂辉石、聚乙烯、变速器、醋酸纤维素等为主;下水货物以抽油机、元明粉、设备、纤维等为主。

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泸州无缝衔接,进一步提高了泸州的交通运输承载能力和货物集聚扩散能力。以泸州中欧班列为例,自去年开行以来,目前已累计有浙江、福建、河南等东部地区、台湾地区近300家企业来泸开展国际物流业务。

提升口岸开放集聚力

加快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12月21日15时40分左右,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3号泊位旁的长江边,满载竹浆的“勇进7号”货轮缓缓驶离泊位,沿长江而下,往江苏常熟而去。

据四川省港投集团川南港务公司泸州港经营副总经理曹廷华介绍,“勇进7号”货轮搭载的竹浆来自贵州省赤水市,总共2000吨,将在15天后到达江苏省常熟市。

枕带双流,享舟楫之利,泸州历来就是云、贵、川渝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今年7月,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如何聚力建设?

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港口多式联运与集散区、粮食临港仓储与加工区、国际物流与配套服务区、铁路多式联运与仓储区、区域分拨与城乡配送区5个功能区,规划建设多用途码头综合物流中心等存量项目和泸州中海粮食仓储加工中心(二期)等增量项目共31个。

“在码头能力提升方面,新投资近1400万元的3号门座机正式投入使用,前方件、杂散货装卸能力至少提升50万吨/年。”曹廷华说,依托已经图定运行的泸州号中欧班列,目前泸州港正在抓紧建设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场所,届时,泸州港将成为全省第一个同时具有水运口岸和铁路口岸功能的港口。

离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不远,泸州港铁水联运物贸集散中心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项目建成后将用于港口货物的堆放,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后,每年将新增货物周转能力50万吨。”市航务管理局港航发展科工作人员李凤介绍说,该项目7号仓库主体工程已完成90%,6号仓库和5号仓库完成70%,目前正在进行附属项目建设。

溯江而上,在纳溪区石龙岩码头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安装橡胶护舷。作为泸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石龙岩码头整体已经完工了60%左右,其中,水工部分正在进行扫尾工作;陆域部分正在进行平场施工;设备方面,已经安装了一台45吨的门座式起重机。泸州港华石龙岩码头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万维表示,明年开港之后,石龙岩港年货物吞吐量预计将达到154万吨左右。

“石龙岩码头是高水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载体。”据市航务管理局综合科工作人员彭双介绍,石龙岩码头具备水公铁联运优势,近期主要服务纳溪石龙岩商贸物流园粮食、矿建材料、工业原料等大宗货物运输,与后方产业园区实现联动发展,带动周边小散码头共同发展。“待进港铁路建成后,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石龙岩码头将进一步发挥泸州港主要港点优势,成为泸州港又一大宗货物集散中心。”

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泸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79.77万吨,同比增长2.78%,其中外贸进出口货物45.58万吨,同比增长8.16%;综合集装箱吞吐量18.54万标箱,同比增长8.16%,其中外贸箱量5.76万标箱,同比增长3.45%。

泸州“通江达海”蓝图还在不断扩大。李凤介绍说,2024年,泸州将进一步完善泸州港重大件、滚装、客运等功能,加快推进大脚石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指导安达码头、榕山民用码头等扩能升级,高质量打造“一港五区多副”系列作业区,全力创建绿水绿航样板市。“2024年,力争水上货物吞吐量稳定保持全省第一,巩固天府首港地位,助力泸州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提升开放环境吸引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0月30日9时56分,在泸州港清关的一单148吨氧化铁粉收到海关无纸验放查验通知。几分钟后,负责报关的泸州四川乐捷物流有限公司报关部经理陈守惠通过口岸多方协同服务平台在电脑上完成查验申报。陈守惠感叹,以前半天时间都不一定跑得下来的查验申报,现在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

据悉,口岸多方协同服务系统为进出口企业在查验申报和统计查询等业务方面提供应用服务,凭电脑端操作就能一次性办完查验到提离手续,实现通关全程无纸化、信息化,并节约了三分之二的时间,有效提升了通关效率。

如今,在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各类单证无纸化线上流转,货运资料交接“零接触”,业务流程精简高效,大大提升了港口物流链的协同效率。这也是泸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开放环境吸引力不断跃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泸州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方面,动作连连:建立《泸州市口岸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泸州口岸清费降费工作机制》《泸州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措施》,对标省内外最高水平,全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行内陆水运口岸分段式通关改革,实施“离港确认”“抵港直装”等通关模式,破解通关环节中影响水运效率的难题,实现进口货物整体物流时间由25天压缩至15天。积极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足不出户”完成通关过程,全市主要进出口业务申报率达100%,连续6年获评四川省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先进(全省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8月发布的《2022年度四川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我市的跨境贸易指标在全省排名第二,连续3年获评优秀等次。

下一步,泸州将持续规范和清理口岸收费工作,加大便企制度创新,提高口岸智慧化水平,压缩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市政府口岸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全力服务外贸企业,抓好各项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落实,多点发力全面提高企业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