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3年12月27日

代表委员献计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工作

如何用好对内对外辩证法?

“泸州40正当红”群众文艺晚会演出现场。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州段。

泸州分水油纸伞亮相在成都大运会大会村举办的中国成都·公园城市主题艺术展。图/中国酒城·醉美泸州图片库

在“2023中国地级市品牌评价综合影响力指数”中,泸州位列全国地级市第35位、四川地级市第1位。

□ 本报记者 张婷

你是通过什么认识酒城泸州的?是通过酒,泸州老窖和郎酒;是通过人,城市宣传官奥运五金王邹凯、泸州洋女婿土耳其阿布;还是通过歌,《醉美泸州》《嘿!泸州》?

近年来,泸州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工作不断出新出彩,“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正通过各种方式、各种媒介,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知晓,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攀升。如今,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开放、包容的泸州,正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朋友汇聚。

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动作不断

“长安宫前凝眸远望,穿越千秋一脉情长,红笺几行恋人安在,琴意几许醉了时光……”今年,市政协委员、合江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罗耀用一首《川粤千年》唱出广东荔枝和合江荔枝的缘分。《川粤千年》国语版MV在全网播出,既宣传了合江荔枝,又提升了合江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罗耀留意到,近年来,泸州文化时常成为央媒、省媒的“座上宾”,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泸州这座酿造幸福的城市。“泸州的文化氛围更好了,历史文化被有效运用到城市建设中,切实融进了泸州人的衣食住行;泸州的软实力更强了,从红色文化、白酒文化、长江文化、康养文化到酱油文化、龙文化、茶文化等诸多城市名片,体现了泸州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为泸州出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罗耀说。

市政协委员、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胡瑶是泸州首批城市宣传官,近年来,她对古代书画史和泸州地方名人名作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相继出版了《清风徐来—绛云草堂藏清代扇面集》《江阳高致—泸州三百年名人翰墨集》等书籍,并举办展览,得到广泛好评。“近年来,泸州在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方面可谓动作不断。首创的城市宣传官制度,让各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泸州城市品牌塑造建言出力。这在传统城市宣传模式中的一大创新。”胡瑶说。

市人大代表、古蔺县文化馆工作人员陈海涛也感受到了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工作给泸州带来的变化:“泸州在城市品牌建设过程中,明确了其核心价值和品牌定位,将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了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泸州还设计了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标识和视觉形象,通过包括颜色和图形在内的元素,展示泸州的良好形象和特质。”

“我市将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工作上升到全市战略的高度来抓,城市品牌创建、城市品质提升、城市空间优化,取得突破。”市人大代表、合江县尧坝镇党委书记杨波十分自豪,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永久落户泸州,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等重大展会、重大赛事相继在泸州举行,“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攀升。

让大家了解泸州、走进泸州、爱上泸州

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对于如何推进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工作,大家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杨波建议:“要做好强市战略与城市品牌建设的组合推进,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融入城市品牌,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团体和贤达人士参与,深入挖掘泸州的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底蕴,用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助力泸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罗耀认为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应由内而外持续发力,进一步自主探索与创新,扩大新时代泸州的影响力;应由外而内借力用力,要跳出泸州看泸州,感知好外界对泸州的记忆点来进一步发力;应着重抓成效,再次研判已实施的每一项举措,深入研究与探讨,切实发挥其作用,做到成效最大化。

一座城市的魅力,来源于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如何利用好,是今后我市推进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工作的重要课题。

胡瑶建议:“希望在已有的工作成绩上,大力整合梳理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出版、展览、文创开发、举办高质量会议,将泸州的文化特色有计划、成系列地推广出去,再将有影响力的展览和活动引进来,多与国内知名文化机构联动,长时间、成系统,以文化涵养人心,塑造自身品牌,将泸州打造成为历史之城、文化之城、魅力之城,最终让大家了解泸州、走进泸州、爱上泸州!”

陈海涛建议,要深挖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加强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组织专业团队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收集,包括红色遗址、文物、档案、口述历史等;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和档案,记录和保存相关信息,通过深度研究和学术挖掘,探索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挖掘红色故事和英雄人物背后的故事,展示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要加大对红色遗址和文物的保护力度,制定专门的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红色遗产的保护范围和措施,及时修缮和维护历史建筑和遗址,确保其完整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