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3年12月14日

小市护江无“小事”

夜幕下的小市街道兆和路。图片来自中国酒城·醉美泸州图片库

小市街道长江石堡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长江一路奔流,在泸州接纳了沱江。位于两江交汇处北岸的龙马潭区小市街道,留下了杨慎的《余甘晚渡》、唐庚的《提泸川县城楼壁》等诗作。这个“袖珍街道”既有古朴诗韵的独特气质,同时也迎来新挑战:沿着山脚的江岸地带,既要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又要服务3万余名居民的生活和产业发展。

小市很小,仅有3平方公里;小市不小,护江是头等大事。如何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跟随记者实地探寻答案。

创新生态修复项目 打造公园式亲水空间

人在岸边悠闲走,鱼在江里欢畅游。

近日,小市街道兆和路江边草木繁茂,一条橙红小道蜿蜒其间,绿色隔离围网沿江矗立,犹如一道绿色屏障,将江水紧紧环抱。

“以前这里是脏乱的荒地,垃圾堆得像山一样,夏天我们都是捂着鼻子走过,现在这里像个公园,我没事都要来看看。”住在附近小区的闻大爷一边散步,一边拿着手机拍视频。

这些变化源于长江石堡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

作为小市街道提升水源地水质、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的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选址兆和路靠长江一侧,占地面积约200亩,主要建设生态修复带、巡检步道、雨水收集池等,种植修复植物30余种、8万余株。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本月底完工,建成投用后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进一步改善辖区饮用水水质。

“确保千家万户喝上放心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容不得一丝马虎。”小市街道党工委书记胡文戟说,项目内约一公里范围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除了安装隔离围网外,还将新装视频监控,24小时在线监控,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将立即锁定,“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同时,我们为居民提供亲水空间,杜绝河道内私自排废、破坏绿化等现象,为长江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黄土裸露的景象被绿植替代,垃圾场变成附近居民热爱的“生态会客厅”。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在小市街道并不罕见。

如果说河道是城市的“动脉”,那么地下管网便是“毛细血管”。在距离兆和路不到一公里的绫子街,蓝色围挡将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围了起来,“这段路的地下管网已经整改完成,接下来将为路面铺沥青。整个项目建设包括新建地下污水管网10.5公里,目前已完成进度的70%,项目预计明年正式投用。”龙马潭区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环境长江岸线修复(一期)工程现场施工负责人郭波告诉记者。

近年来,小市街道加快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通过污水治理、岸线生态修复、补齐雨污分流管网短板等措施,全覆盖加强水环境治理,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漫步小市,能在市井感受烟火诗意,也能在江堤感受大江大河的雄伟气概。将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小市街道的脚步从未停止,一幅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退捕上岸 25名渔民有了新职业

“300多家商铺,我们每天都要检查一遍,一是看安全问题,二是收集商户需求,做好服务保障。”11月27日一早,袁启带着两名工作人员在龙马商城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袁启今年44岁,是小市街道劳动街居民,也是泸州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公司有40多名员工。

很难想象,袁启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的身份是渔民。

劳动街紧靠沱江,袁启从小就跟着父亲打鱼,最好的时候一天能打上来二三十斤鱼,足够一家人生活。“出生在船上,吃喝拉撒都在船上。夏天捕鱼的时候,脚下是江水,头顶是烈日,船上温度能达到五六十度,热得受不了。”用袁启的话说,自己是位纯正的“渔二代”。

2000年以后,长沱两江的渔船开始“打拥堂”,用的渔网也越来越密,打上岸的鱼越来越小。“后来我们每天能打上来的鱼只有三四斤,有些时候还会打空。”袁启渐渐感觉到,到了该上岸的时候了。

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干流江段,沱江、赤水河等重要通江河流江段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作为重点水域和特有珍稀鱼类资源保护区,小市街道2019年就开始将退捕渔民转产就业作为重要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

街道办事处发展服务办工作人员罗懿鹏介绍,为了争取渔民的理解和信任,他和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讲政策、作动员,在与渔民的沟通中,逐渐了解到他们的顾虑和担忧。

2020年,小市街道18艘渔船集中销毁,25名渔民全部在政府引导下上岸,袁启就是其中一位。

告别了赖以生存的渔业,面对就业的压力,上岸后的渔民积极找活干,街道也在全力帮扶。

根据政策规定,除了对退捕渔民实行临时生活补助、社会保障外,小市街道还积极拓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渠道,为渔民举办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渔民转业不失业。

“现在每个月工资稳定,收入有保障,生活幸福。”袁启说,和他一起上岸的其他渔民,有的留在了泸州,也有人去外地发展,还有人成了专职“护鱼人”,大家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人机”结合 探索“智慧巡河”新方式

初冬的早晨寒意渐浓,在小市街道沱江路三段一处半人高的排水口前,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程涛将流出的水捧在手上查看:“如果水的颜色不对或者有异味,就要马上找原因;如果排水口旁边有些青苔,说明水质还可以。”

不远处的河堤上,立着一块警示牌:严禁河边钓鱼、严禁下河游泳、严禁焚烧纸钱。

在程涛等人忙碌的同时,55岁的豆秀连拿着“小喇叭”从警示牌旁走过,沿着步道开启一天的巡河工作。“前期宣传做得好,这里鲜有人钓鱼。”

豆秀连从事这份工作已有4年,她坦言:“工作量一年比一年少。以前要打扫很多垃圾,也要劝退前来钓鱼的人,巡河一趟要用上好几个小时。现在很难在河道中发现捕鱼、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现象,河水变清了,鱼的种类多了,巡河所耗时间也短了。”

豆秀连是小市街道杜家街社区的居民,她和程涛都有一个同样的身份——“小市巡河护鱼队”队员。

近年来,小市街道聚焦长沱两江长效管护,将江域保护治理作为长期任务,制定了运行维护方案。街道除了有序推进河长制,还组织党员干部、执法人员、志愿者等成立“小市巡河护鱼队”,全天候错峰无缝巡查,清理河道垃圾、劝退钓鱼捕鱼者、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等。今年以来,小市街道各级河长巡河500余次、清理打捞垃圾3.8吨、收缴非法渔具30余副、劝离垂钓群众92人次。

近日,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沱江边多了不少白色“电杆”,不仅带有摄像头,还装有小喇叭。这是小市街道启用的智能监控杆,具有图像动态捕捉、视频远程监控、语音远程播报等功能。执法人员可通过视频系统开展巡查,快速发现违法线索、快速定位违法地点、快速处理违法行为。对部分轻微的违法行为,可以通过语音远程播报,以喊话的方式进行制止、驱离。

目前,小市街道4个巡河“智慧帮手”全部上岗,让单一的人防向人力科技双防转变。程涛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争取以科技之力让治水智能化,不断创新巡查方式,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