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3年03月20日

以茶为媒 振兴乡村

叙永县首届“丹山慢生活”茶旅文化体验月活动启动

3月18日,叙永县首届“丹山慢生活”茶旅文化体验月暨《乡村振兴状元榜》走进叙永红岩村活动启动。 本报记者 牟科 摄

□ 本报记者 许世智

3月18日一大早,叙永县叙永镇红岩村五组村民廖成英背着春茶来到乡村公路边,向过往游客推介自家产的红岩好茶。当天,“品茶红岩村·悟道丹山里”叙永县首届“丹山慢生活”茶旅文化体验月暨《乡村振兴状元榜》走进叙永红岩村活动启动,上万名游客来到丹山脚下,共享红岩村好山好水好风景。

近年来,红岩村以茶旅融合为主线,坚持特色做特、优势做优、长板做长,探索开发出采摘体验、农耕研学、乡村漫游等新农村消费场景,打造“慢生活、深呼吸”的茶乡小村品牌,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示范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

做强产业 茶树成为村民致富“摇钱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最近一段时间,廖成英和丈夫都在茶山上忙碌。春茶是一年中最好的茶叶,精挑细采,能卖个好价钱。“我种了10亩茶叶,一年收入近5万元,这比外出务工强。”廖成英说,茶叶是村里的“香饽饽”,也是村民们致富增收的“摇钱树”。

进入三月,红岩村春茶迎来采摘的高峰期。村民们上午采茶,下午“交茶”,丰收的喜悦写在脸上。红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韦思华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每天到村集体茶厂出售茶叶的村民有几百户,大家都忙着“抢丰收”。忙碌的时候,村集体茶厂一天收购鲜叶在2000斤左右,交易金额接近20万元。

上百年的种茶历史,茶产业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红岩村茶叶种植面积达1.4万亩,有茶叶加工企业12家,年产成品茶80余万斤。“家家种茶树,户户有茶园”在红岩村已是常态,去年,每亩茶叶为村民带来了8000元到1万元的收入。

小小的茶树如何能成为“摇钱树”?这得益于红岩村以“龙头企业+村资公司+农户”模式,带动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规模化一体化发展。不仅如此,通过叙永镇组织编制的叙永县首个片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包括红岩村在内的百花村、宝元村、丹桂村、丹山村五个村,实现乡村振兴规划与村庄建设、文化旅游、交通发展规划相衔接,实现片区一张蓝图管全域、一本规划管全村。这使得红岩村茶产业发展思路更清晰,基础设施更完善。

如今,畅游在红岩村茶园间的小道上,满眼皆绿,茶香四溢。

做特品牌 打造茶旅融合田园综合体

“人太多了,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接待能力,这是农家乐开业以来的第一次。”3月18日,红岩村“乡村里农家院”老板潘洪秀有点忙不过来,体验月活动吸引来的游客,让她第一次感到经营的农家乐或许还有提升规模的必要。

在茶山上,前来研学的200多名叙永县城郊初级中学校的师生们让道路变得有些拥堵。上万名游客的到来,村委会前往新村聚居点的道路变成了集市,本地村民、镇上的商贩沿途售卖各种小吃、杂货和茶叶。

围绕打造成为集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的目标,红岩村在茶旅融合上下功夫。此前,依托万亩茶山、万亩梯田,红岩村以“稻香茶韵人文红岩”为主题,建成了泸州首个茶稻研学旅行基地。而在茶旅文化体验月活动现场,叙永镇还与泸州厚德载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未来将在红岩村打造叙永镇乡村振兴旅游民宿项目和苏家湾水库旅游民宿项目,为茶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不仅如此,为了让游客来了“留得住”,红岩村还成立红岩片区农家乐联盟,加强对菜品研发和提升服务水平方面的指导,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对农家乐经营者进行培训。而在去年,由村组干部参与开发的“全茶宴”,不仅刷爆了朋友圈,也进一步丰富了茶产业业态,延长了茶产业链条。

叙永镇党委书记罗斌介绍,接下来,红岩村将以茶旅文化体验月活动为契机,在茶旅融合发展中走出一条富有红岩特色的乡村振兴路。红岩村未来的目标和方向是深度融合红色、苗族、道教、农耕文化,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协同,茶农文旅“四位”一体,最终打造一个集产业、生活、景观、休闲、教育“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