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24年07月04日

退休后爱上写作 72岁老人专门记录文史故事

白康林查看自己收集的资料

白康林写成的书

白康林用手机写作

坐在玻璃窗旁的方桌前,一部手机、一壶茶、一把电风扇,这就是72岁白康林写作时的“标配”。

自2011年退休后,只要有时间,白康林都会写作,一天最多能完成6000余字的创作。在他看来,这是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不仅能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还能陶冶情操,如今,已经享受了10余年退休生活的白康林,写成的书摆满了整个书柜,其中不少还获得刊号公开发行。◎ 川江都市报记者 燕伟民 摄影报道

A

坚持编写家谱 帮外地族人找到失联亲戚

说起自己对写作的爱好,白康林认为是上班时逐渐养成的。那时工作中不仅需要不断地记录,还需要完成论文来提高自己的职称。白康林说,虽然当时写的内容和退休后写的有着较大区别,但对写作的热爱和习惯就是在那时养成的。

不过,真正开始写作自己喜欢的东西要从退休后说起。如今,不少家族仍保留着记族谱的习惯,这也是很多姓氏、家族“寻根”的重要资料。白康林退休后的写作,也是从完善族谱开始的。据他了解,“白”姓并不是泸州的本土姓氏,而是当初“湖广填四川时”,从外地举家移民而来的。那么,自己的祖先到底是哪里人?如今哪些地方还散落着自己的亲戚?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这背后不仅关系到自己家族的延续,而且能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变迁。

为了“寻根”,白康林走访了全国100多个“白”姓家族居住地区,河北、陕西、广东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件事,白康林坚持了20余年,至今他所编著的《白氏寻访集》仍然没有完成。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无法理解这件事的意义,包括白康林本人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做这件事到底有什么意义,直到两件事的发生,让他坚定了做下去的决心。

悠悠中华五千年历史,每个姓氏往上翻几代,总能找到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白”姓也不例外,其中就包括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将——白起。时间回到2018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名录,其中就包括白起渠。而白康林作为“白起后人声援白起渠申遗代表团”成员,参与了申遗全过程。

一个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的水渠申遗工作,为何需要一个泸州人来帮忙呢?原来,早期白康林在走访时到过湖北,并收集了很多白氏家族的族谱和故事。当水渠申遗工作启动后,白康林向当地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料,还帮助联系到了白起的后人,这些工作为水渠的申遗带来了很大帮助。从那时起,白康林正在编著《白氏寻访集》这件事,也被越来越多身处全国各地的白氏家族成员所知。

今年初,几位来自广州的白氏家族成员联系上白康林,想让他帮忙寻找已经失联了数百年的亲人。这几位成员告诉白康林,根据目前家中保留的族谱记载,在清康熙二年(1663年),部分亲戚应诏举家迁徙到了川渝地区,从那时起和本家再也没有了联系。如今200多年过去,不知道这些亲戚还在不在。知道白康林正在编著《白氏寻访集》,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白康林还真为他们提供了有用的线索。

5月,广州的白氏家族成员专程赶到泸州,在白康林的带领下前往重庆寻亲。根据白康林收集的资料,重庆江津区、璧山区有4个地方可能生活着广州白氏家族分支的后人。一行人挨着走访,最终白氏家族找到了想要寻找的亲人。看着亲人相认的场面,白康林愈发明白自己做这件事的意义。

B

记录城市历史 把老一辈的故事留下来

随着走访的地方越来越多,白康林结识了很多朋友,也听到了很多故事。“有好多故事听说过,但只知道名字,具体内容就不清楚了。”白康林说,这些故事随着老一辈的逐渐离去,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为了让这些故事能留下印记,2021年,他开始尝试将自己了解和听到的文史故事记录下来。

《新溪子漫谈》是白康林的第一部文史类作品,也是他最满意的作品,记录了位于泸县的这处水码头数百年的变迁。白康林是在新溪子出生长大的,他发现对于自己的家乡,虽然有着很多历史资料,但不少资料上的内容是相互矛盾的。为此,他回到新溪子,挨家挨户走访街上的老住户,还原这条老街最真实的原貌,包括老街的长、宽,以及石板路的高低等,他都带上尺子重新丈量。

对于白康林退休后的这个新爱好,孩子也是非常支持的。“人老了还能找到自己的追求,是很不容易的。”白康林的儿子白先生说,自从父亲家中电脑坏了,写作还能靠手机代替,但查资料就只能靠最原始的现场走访了。这些年来,父亲去了很多地方,结识了很多新朋友,这也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退休生活。现在他有空时,偶尔也会跟着父亲一起去走访,“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跟着父亲一起了解泸州的文史和老一辈的故事,对我来说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今年,白康林选择以江阳区老城区改造作为写作的题材。如今,大河街已经打围,整个改建工作正在进行中。这里作为老城区的一部分,保留着很多泸州人记忆中的故事。目前,白康林已经完成钱局街银行宿舍大院的故事和大河街泸州汽车站两篇文章的写作。“我想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希望它们能勾起泸州人的美好回忆。”白康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