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23年10月31日

百年名校焕新颜 砥砺奋进再腾飞

泸州一中致力于办负责任的卓越学校

特色课程之粽情端午

特色课程之扎染

“少年自有强国志,飒爽英姿心向党”国防主题教育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1903年,泸州一中的前身——泸州学堂创办,成为全国首批新式学堂之一。1927年,泸州四中的前身——桐阴书塾开办,首任校长阴懋德倡导体育和劳动教育,桐阴遗风影响深远。2002年8月,原泸州一中与原泸州四中合并重组为四川省泸州外国语学校。2020年8月,学校正式恢复泸州一中校名。

跨越了双甲子的泸州一中,是川南教育的一个缩影,积淀厚重,传承深远,见证了泸州近现代教育的诞生、振兴和崛起。120年来,一中人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用改革和创新奏响了强国有我的奋进强音,走出了一条建设高品质百年名校的荣光之路。

◎ 川江都市报记者 王彦容 摄影报道

筚路蓝缕来时路 初心无悔梦归处

120年来,泸州一中作为曾经川南教育史上“双星”之一,办学之初就引领川南文风,扛起了兴学救国、教育强国的大旗。原泸州一中首任校长陈铸以“合德智体而为士,通天地人之谓儒”的教育初心,开启了泸州民主教育之先河。原泸州四中首任校长阴懋德,倾尽家产办学,彰显了川南教育者振兴教育的执着精神。校内大师云集,汇聚了李赦虎、万慎、龚选廉、毛换煊等名师大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的政治、经济、军事人才,他们成为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先驱。在恽代英、朱德、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引导下,学校师生走上街头,为追求革命理想而奔走,为传播救世真理而呐喊,前赴后继地踏上了“泸顺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征途。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奋进。上世纪50年代至今,学校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代相控阵雷达总设计师张光义;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李兴汉、阴国玮夫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何舜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高晓滨;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院长、科技部国杰研究院副院长龚志豪等学术大师;培养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局长、部机关党委常委罗运潮;清华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科技部国杰研究院副院长钟国治等政界人士;培养了辞赋大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鲁迅文学奖、全国茅盾文学奖评委何开四;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玉梅;首位参加奥运会的泸州籍运动员、亚运会拳击冠军刘刚等一大批文体界代表。120年来,一中人在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时代浪潮中,用信念和奉献彰显了以身许国的赤子丹心。

120年来,一中人想国家之所想、应国家之所需,在开拓创新的实干中奋勇拼搏、赤诚奉献。

砥砺前行脚下路 接续奋斗勇担当

回望过去,泸州一中的办学历程是泸州近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这个缩影勾勒着一中“自强不息”的拼搏之路,凸显着一中“追求卓越”的革新风范,透映着一中“修身报国”的立世格局。站在新起点,续写好新的“一中答卷”,是一中人新的责任与使命。

把握正确办学方向。泸州一中始终把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准确定位,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定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持续不断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成功承办全市教育体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流动现场会,学校党委书记杨波作为教体系统代表,在全市国企、学校、医院党建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

凝炼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坚守“立教为民,修身报国”办学价值遵循,凝炼“责任 卓越”文化主题词,积极建设“红色一中,责任一中,卓越一中”。以“办负责任的卓越学校”为己任,定位“四有”老师,着力建设一支“博约相济,虚实交融的人民教师”队伍,定位“时代英才”,着力将学生培养为“文礼兼修,身心俱健的中国少年”。学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校园”;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学校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荣获“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如今,泸州一中已基本建设为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化校园。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运动健身中心、学生发展中心、校史陈列馆、学术报告厅等各类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学校多措并举构建教师队伍培养体系,以“四川省杨小波名师工作坊”等20个省市校级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探索名优教师梯队培养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内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国家级省级市级名师不断扩容。近年来,学校先后为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输送了大量优秀学子。

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学校聚焦“双减”和“五项管理”,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积极探索“问题导学,互动探究”一中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效。依托百年红色校史,聚焦大思政建设,坚持红色基因传承,将红色“铸德”活动贯穿学生一日常规、横跨学校一年四季。以思政专项课题为依托,推进初高中思政一体化建设,磨炼精品红色思政课,统筹推进思政教学、学科教学、特色课程建设,实现思政引领覆盖全课程。省级思政课题《初高中思政课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教学研究》成效显著。

坚持特色发展。作为泸州市“屈原魂”传统诗词创作大赛永久承办地,学校成立传统诗词工作坊,并恢复由学校先贤曾创立的“春晓诗社”“振华诗社”师生诗词社团;为“活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以传统节日为主题,打造“粽情端午”品牌系列活动,成立油纸伞、四川清音非遗传承工作坊,开发扎染、皮影戏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学校传承革命先辈朱德“以体育人”精神,以足球、篮球、田径等传统体育项目为抓手,在拼搏中担起体育强国使命。学校女足蝉联泸州女足十连冠,承训队伍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获得亚军,创造泸州足球在省运会赛事中最好成绩。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升级建设创客空间,在创新中探索科创魔力,在实践里打开科创教育的灿烂星空。近年来,学校科创团队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共计22项。

坚持示范引领。学校以“四川省卓越校长工作室”为依托,积极发挥领衔人引领示范作用,积极为泸州市培育名优校长,并主动参与泸州市中学校长培训任务,助力泸州市中学校长能力提升。学校与叙永教育同仁结成优质发展共同体联盟,积极开展跨区域教育研究与合作,相关研究成果获省一等奖。学校与纳溪区教育和体育局开展合作,成立泸州一中教育集团,引领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学校承办中国教学学会“名师讲坛”、四川省学前教育成果推广大会等,让众多国家级、省级教育专家走进泸州,共商教育。

踌躇满志未来路 守正创新再启航

学校兴文化,抓改革,明确“负责任的卓越学校”新定位,构建“负责任的卓越学校”新体系,探寻“负责任的卓越学校”新路径。

泸州一中建设“一流百年名校”,将继续以“立教为民,修身报国”为办学遵循,持续加强“凤凰红烛”党建品牌打造,全面推进大思政体系化建设,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坚守学校“责任卓越”文化不放松,深度解析“责任教育”内涵、立体构建“责任教育”体系,积极探寻“责任教育”路径,弘扬“拼搏、革新、担当”的一中精神,厚植师生家国情怀,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责任文化在一中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坚决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懈怠,坚守育人本色,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抓好“责任铸德课程”开发,形成一中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课堂教学模式和特色课程模块,持续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和高品质发展,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英才。

120年,是泸州一中办学历程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迈向新征程的全新起点,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未来,泸州一中将进一步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以建设“一流百年名校”为引领,努力将一中办成一所对教师和学生负责任的学校、对区域教育和社会发展负责任的学校、对党和国家负责任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