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徐学梅 何波 记者 李家平)8月26日,全市旱涝急转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视频会召开,市地质灾害防治与救援专项工作指挥部安排部署全市防范应对旱涝急转地质灾害相关工作,要求全面排查隐患、强化预警响应、果断转移避让,坚决守住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底线。
会议指出,今年气候特殊,泸州7月以来经历了长期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加上其它因素叠加影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异常严峻,因此要打破常规思维,克服“有暴雨才会有危险、只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才危险、开展了工程治理就安全、以前山体稳定现在就肯定稳定”的惯性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半夜时常惊醒”的紧迫感,超前应对。
会议强调,要及时全面排查隐患。各部门、各区县要抓紧组织开展旱涝急转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在发动基层广泛排查的基础上,组织专业力量核查。排查要紧盯强降雨落区、重大风险隐患、土体开裂部位、靠山靠崖、临沟临坎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要聚焦场镇、村庄、学校、铁路公路沿线、水利枢纽、旅游景区、网红打卡消暑露营地、在建工程和人群聚集区。对已经治理的地质灾害工程项目,要全面检查运行状况。对排查发现的隐患风险,要建立台账,分行业落实防灾责任和整治措施。
会议强调,要强化预警响应。要以气象预报为导向,根据降雨预警区,及时动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确保预警“早、准、快”。要落实直达基层一线的“叫应”机制。接到预警信息后,基层防灾责任人要灵活运用有线广播通知、高音喇叭通知、鸣锣吹哨、逐户通知等方式,将信息及时传递到户到人;每条预警信息发布后,要点对点抽查调度,逐级反馈,做到预警信息闭环管理。务必做到有预警就有响应、有行动、有反馈。预警信息发布后,人员该下沉就要下沉、该加密巡查就要巡查、该提前避让的就要转移避让。
会议强调,要果断转移避让。要严格落实“三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的刚性要求,特别要做到夜间下雨沟口不住人,一旦下雨在建工地就停工。要在全市范围内以村(社区)为单位,按照“一点一策”的要求制作地质灾害避险转移作战图,结合排查情况,明确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去、如何落实帮扶、转移群众如何安置等内容,并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和作战图是否科学。包保责任人下沉后,按照避险转移作战图,指导、帮助基层落实避险转移工作,只要收到预警或发现险情征兆,就要立即分析研判风险,按照作战图坚决果断转移群众,做到应转尽转、早转快转,特别是在情况不明、判断不准的情况下,要以避让为主,全力避免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