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曾臻
“民心守护”工程开展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如何围绕长江、沱江、赤水河等重点流域,推动解决“养殖场污水、工业污水直排和排污不达标”等问题?日前,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进接受了记者采访。
据陈进介绍,今年1—4月,我市13个国省考核断面中,12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水质优良比例达92.3%。其中,长江出川断面、赤水河入长江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沱江入长江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在抓好源头预防方面,强化“三线一单”分区管控约束,严格执行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要求,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把好项目审批入口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实施工业企业退城入园,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环境准入,切实提高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在强化过程管控方面,督促企业按要求建设投运污染治理设施,大力推进造纸、制革等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目前,全市9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或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废水处置,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实现联网监控;加强“散乱污”企业清理,做到发现一起、整治一起;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在注重末端治理方面,严格开展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加强工业企业排污口监测监管,有效防止工业污水直排问题。推进长江入河、赤水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组织开展监测、溯源工作,确定问题排污口并有序推进整治。同时,深入开展联合执法,加大违法排污行为打击力度,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接下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以推动解决“养殖场污水、工业污水直排和排污不达标问题”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民心守护”工程,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增强全市人民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泸州“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厚植生态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