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杨茜
去年,我市通过梳理分析25.8万件群众诉求建议,选取了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农民工拖欠工资问题”“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问题”“村镇自来水不稳定、停电频繁问题”等十个问题,开展了“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十件实事”活动,用大数据手段扎扎实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涉及“十件实事”诉求建议19541件,群众满意率为99.68%,一个个实打实的数据,温暖了一颗颗民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千方百计让群众满意,党员干部永远没有借口。落实“民心守护”工程“连心行动”,就是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用心连心,搭建群众帮扶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落实“连心行动”,要建好干群沟通的“连心桥”。民意不畅通,轻则影响工作成效,重则影响党和政府形象。把“民心路”修起来,架好“连心桥”,畅通民意,做到心中有底,才能更好地推进“民心守护”工程。党员干部一方面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让群众当好民生实事的“出题者”和“阅卷人”。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学网、懂网、用网,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网上网下结合,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各级要聚焦“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筛选群众反映最强烈、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开展“办好群众关心的十件实事”活动。
落实“连心行动”,要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服务更靠前、服务更精准,才能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党员干部要创新工作举措,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解决民生问题,把民生实事办实。紧盯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与时俱进,出台一系列符合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的政策。说一千,道一万,群众最省心的政策就是最好的政策。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实施“党群连心”行动,推动各种资源力量下沉到乡村一线、到项目一线。当前,疫情还在肆虐,实体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满负荷生产还需时日。我们要开展实实在在的“我为民企解难题”活动,下沉到企业摸排运营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建立问题台账,用包保解决的办法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
落实“连心行动”,要做好人民群众的“守护者”。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做群众的“守护者”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法宝。党员干部要主动设置议题,主动解决民生实事。既要做好环境整治、噪音扰民、道路提升等群众家门口的事,也要注重普惠性与长期性,通过实施“八大工程”,提升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美好生活的幸福质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党员干部只有积极主动解决群众诉求,才能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心协力助力泸州“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