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陈华平
江阳区扎实推进“千人访万企·暖心解难题”活动,千方百计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创新机制,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审核期,从一个月缩短至一分钟;泸州市出台行政机关首问责任制度,让群众少费心少跑腿……落实民心守护工程“省心行动”,就是要通过“有心”服务让老百姓更省心。
要让老百姓省心,就须推行“接件即办”。“民心守护”工程最终落脚点就是要解决具体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温暖民心、赢得民心、守护民心。各级机关要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建立群众诉求“接件即办”机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群众少跑路。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等办事服务场所,须全覆盖增设“办不成事”受理窗口,以推动一窗办成、一次办结。相关部门应强化沟通,联合攻坚,加大力度,打破壁垒、打通阻点,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
要让老百姓省心,就须提升办事效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地提升服务效能?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可以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有机结合、同时发力。全力推进线下大走访,多途径、多渠道收集解决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创新开发数字化平台,建立一套问题收集、交办处置、跟踪回访的全流程问题闭环管理机制。民之所盼,政之所施。各级各部门应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增强队伍素质、提升业务水平,唯有这样,办起事来方能让老百姓更加省心。
要让老百姓省心,就须改进工作作风。虽然干群关系目前总体持续向好,但是仍然有一些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干部作风不严不实。个别干部在办事群众面前耍官威、摆架子、拖懒散、踢皮球,甚至雁过拔毛、趁机揩油。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群众办事不但不能“省心”,反而很“揪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为“省心行动”正风肃纪,充分运用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政治生态评估结果以及审查调查、巡视巡察发现问题,对各级各部门干部作风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用评价结果倒逼各级干部主动增强为民意识、持续改进作风,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群众好办事、办成事。
做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工作,关键是要“用心”。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想问题、办事情,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服务,以十分“用心”让群众办事“省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民心无小事,冷暖在人心。干部要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用心办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工作,摆正姿态听问题,满腔热情解决问题,方能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民心所归,大事可成;人心不摇,邦本自固。持续推动“民心守护”工程落地落细落实,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可感可及的幸福美好体验,也将为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夯实群众基础、凝聚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