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正加速向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目标前进。
对外开放曾被认为是“向海而生”。不沿边不靠海的四川,过去长期被视作开放末梢,就像达州这座城市的名字,寄托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四路通达的强烈渴望。瓮福企业铁路折射的正是达州乃至整个四川,由开放“末梢”加速向开放“前沿”挺进的故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四川创新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过去五年,四川进出川大通道增至40条,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三大国际班列效能持续提高,自贸试验区高标准建设,开放平台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下决心推动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通过改革解决一大批影响和制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棘手问题。作为内陆开放门户,四川经济地理得到历史性重塑,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加快形成。
(四)
内部,更多资源苏醒,转化为发展优势;区域竞合升级,形成更大发展合力。外部,国家战略更深入触达四川基层,世界经济更便捷联通四川企业。这能体现四川的变化吗?
内部与外部、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力,我们由此看到了变化背后的变化、变化推手背后的推手。从大致的轮廓,到有温度的血肉,再到延展的经络,一个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奔跑、追赶、跨越的四川形象逐渐清晰。
过去五年,特别是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区及天府新区等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四川发生最大最深刻的变化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一件一件、一项一项从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引领四川各项事业大踏步向前迈进,汇聚出的战略位势的变化。
位,战略中的位置;势,事物发展的趋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四川冲破盆地束缚,在大局中定位,在大势中定向。发展要素更加安全便捷地参与全球循环,区域战略更加系统深入地融入国家战略,资源优势在更高层面转化为发展优势,劣势变优势、边缘变中心、末梢变前沿,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全局分量一路攀升。这个位势的变化,在空间和时间上标定了与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总体要求的相对位置,是未来五年四川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新起点。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无数看似不相关的小变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成为大变化的起点,循环往复,汇聚出更大的变化。这个更大的变化,再嵌入更宏大叙事的逻辑,推动演进更高能级的变化。当今中国,最根本的宏大叙事是两个大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不可阻挡。四川既要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胸怀两个大局,也要以全局谋一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不断增多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四川必须回答:如何进一步在时代大势和全国大局中把准定位、找准坐标?如何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在党中央顶层设计框架下,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契合四川实际的共同富裕新路子?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如何在区域发展演进和产业分工调整中更好把握定位、明晰方向?如何进一步打造各展所长、功能互补、协调联动的市县板块?如何从地理和空间概念的羁绊中进一步解放出来,将内陆地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阔?……新的五年迎面而来,站在交汇点、走好第一步、掌握主动权,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奋力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准确认识变化,读懂变化的深层逻辑,进而科学推演变化,方能站高谋远、趋利避害、精准发力,打出一套既管当前又利长远,既有战略指向又有战术价值的组合拳。
(五)
连接高滩镇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南北大道,还剩最后9公里即将贯通,大山深处的施工队伍干得热火朝天;
瓮福企业铁路货场灯火通明,满载货物的集装箱等待出发,南来北往的客商细致地盘算着这一单的收获;
安宁河畔,复兴号动车从现代玉米种业园区呼啸而过,勤劳的农民正为新一季播种做准备;
两河口水电站的建设者们正在收拾行囊,即将奔赴下一条大江大河;
……
完整定义过去五年四川的变化,还离不开一个变量——人。
过去五年,我们一起亲历变化,创造变化;现在,我们一起分享变化,总结变化;未来,我们还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变量,你的每一点改变,都可能通过无数因变量的随之改变,产生超乎你想象的影响。
一点一点的变化,汇聚成新时代昂扬奋进的洪流,滚滚向前,不可阻挡。
(转自《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