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今年以来,为实施好“民心守护”工程,我市提出了“四心行动”,即“贴心行动”“省心行动”“连心行动”“尽心行动”。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全市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热情,本报今日起,推出“民心守护”工程系列评论。
□ 本报评论员 徐勤勇
实施好“民心守护”工程“贴心行动”,就是要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群众身边无小事。说千道万,都不如实际行动来得贴心。想尽办法为老百姓省钱省时省力,就是贴心的好行动。
实施“贴心行动”,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更直接知晓惠民政策。今年初,我市全面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市出台的现行惠民政策109项,把住房、教育、医疗等12类83项重点惠民政策,汇编成《泸州市惠民政策一本通》,上线宣传不到一个月,点击量已突破10万。高关注度的背后,体现出市民对惠民政策了解的强烈愿望。面对群众诉求,我市积极响应,整合全市多部门的惠民事项汇编成册,这足以体现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诚意和做好“民心守护”工程的责任担当。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进一步问需于民,了解群众诉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俯下身子,竖起耳朵倾听群众声音。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群众的利益无小事。要做好群众的事,必须到基层调研,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脚步丈量服务群众的路,把每一件关乎民生的事放在心上、做在行动上,才能把群众的事做在群众“心坎上”。
实施“贴心行动”,要让惠民政策“亮”在群众面前。要对镇村两级经办人员培训全覆盖,推动基层干部对惠民政策理解透彻、执行到位。要通过市级网络媒体全平台上线、部门调研走访、院坝会等方式,全面宣传讲解各项惠民政策,做到惠民政策宣传不留死角。要让惠民资金发放、审批更加高效。要进一步着力减少审批程序和中间环节,实现各类补贴项目应纳尽纳、规范监管、阳光审批、精准发放。
实施“贴心行动”,还要让惠民政策一以贯之落地见效。千句诺言,万句誓言,还不如来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要常态化检查享受对象是否符合政策标准、办理流程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等。对可能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彻底、疑似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要直接“点对点”精准走访,倒逼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地。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最终落脚点在为民,在关心群众疾苦,关注群众冷暖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积极作为、尽力而为,把群众在乎的每一件小事做深、做细、做好,把“民心守护”工程做成真正的贴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