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27日

解决“民生之盼” 实现“民生之变”

——我市推进“民心守护”工程综述

在地震灾后房屋重建中,泸县邀请村民全程参与监督选址、方案制定、房屋建设等流程。图为五月二日,泸县嘉明镇护松村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兴安聚居点进行分房抽签,二十一户村民成为新房业主。 本报记者 牟科 摄

□ 本报记者 周丽

民心所向是幸福。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重要论述,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惠民政策落实、群众诉求办理、政务服务优化、干部作风整治等,创新实施“民心守护”工程,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惠民政策应享尽享 落实贴心

民之所想,我必回应;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不久前,纳溪区天仙镇村民谢青美收到电子版《泸州市惠民政策一本通》,关于家里老房子改造是否能享受危房改造补贴的政策,谢青美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5月12日,陈秀珍来到叙永县江门镇“民心守护”站咨询就业、劳动技能培训相关政策,顺手拿起《泸州市惠民政策一本通》翻阅。“以前,我们咨询政策,去政府也不知道找哪个办公室问,现在方便多了。”陈秀珍说,“民心守护”站工作人员能解答惠民、就业、创业等一系列政策疑问,不定期组织召开院坝会,举办普法讲座等,宣传各类惠民政策,还通过“有事来协商”解决群众诉求。目前,叙永县整合多方力量,建立一个县级“民心守护”站,23个乡镇“民心守护”站,向群众零距离宣传惠民政策。

如何让广大群众更直接知晓惠民政策?今年初,我市全面系统梳理中央和省、市出台的现行惠民政策109项,把住房、教育、医疗等12类83项重点惠民政策,汇编成《泸州市惠民政策一本通》,实现了惠民政策内容“一本清”,并通过市级网络媒体全平台上线、部门调研走访、院坝会等方式,全面宣传讲解各项惠民政策,把惠民政策“亮”在群众面前。

为了解决干部政策执行层面的重点难点、问题困惑,提高基层干部工作能力,我市对镇村两级经办人员培训全覆盖,推动基层干部理解透彻、执行到位。

惠民资金发放、审批如何高效进行?我市在全省率先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监管平台、惠民惠农“一卡通”阳光审批平台有机整合,统一优化审批流程、统一编制操作手册、统一搭建发放系统、统一迁移数据信息。同时,协调代发金融机构联调联试,着力减少审批程序和中间环节,实现各类补贴项目应纳尽纳、规范监管、阳光审批、精准发放。目前,全市已发放各类补贴资金73.75亿元,惠及183.03万城乡居民。

政策是否一以贯之落地见效?我市开展纵向监督“一线查”。惠民政策市级主责部门深入435个村(社区),“一竿子到底”检查享受对象是否符合政策标准、办理流程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等,发现并整改问题561个。同时,市纪委监委牵头组建4个精准巡访组,对可能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彻底、疑似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直接“点对点”精准走访,督改具体问题53个。目前,全市共查处典型问题94个134人,倒逼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地。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