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丽红 本报记者 李界
5月24日,古蔺县丹桂镇桂阳村的山丘间,一块块平整的土地上,长满了致富的“苗子”——红高粱。望着正茁壮成长的高粱苗,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春奎很是感慨,村党支部为村民们办的这件实事,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李春奎希望今年是个丰收年,村民通过种植红高粱走上致富路。
技术保障消顾虑
桂阳村平均海拔900米,村民们有零星种植红高粱的传统。去年,当丹桂党委、政府提出发展万亩红高粱产业带时,桂阳村党支部积极响应,立即组织村“两委”成员到红高粱种植产量较高的彭营村现场学习,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对本村红高粱种植的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评估。得知本村的气候、土壤都很适合种植红高粱时,桂阳村“两委”更加坚定了把红高粱种植作为本村的主导产业的决心。
桂阳村随即逐片逐组逐户摸排农户种植红高粱的意愿。今年春节期间,桂阳村组织召开了20多场坝坝会,动员村民们种植红高粱。村民们在了解到种植政策、技术支持和销售保障后,对种植红高粱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不少村民在坝坝会后即签订红高粱种植面积意愿书,村党支部也制定了红高粱种植问题清单,并根据群众需求,开展红高粱种植技术培训会,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为村民开展技术指导,消除村民对红高粱种植“技术不精,不敢下手”的顾虑。
集中整治撂荒地
桂阳村党支部还积极为种植大户协调土地流转问题35次,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返乡创业人员积极加入、村集体公司带动等方式,全力以赴发展红高粱种植产业。目前,桂阳村党支部培育了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2户,全村已种植红粱6000余亩,预计产量将达360万斤。
桂阳村“两委”趁着春节务工人员返乡时机,迅速组织种植大户与返乡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165份,流转土地1060亩。考虑到撂荒地治理难度较大,桂阳村便通过村集体公司带动,种植大户参与方式,利用挖掘机、挖土机等机械集中对撂荒地进行治理,800余亩撂荒地变成了“聚宝盆”。“整治前,这里的茅草就有一人多高,杂木有碗口粗,除了用挖机进行整治别无他法。”看着现在肥沃的土地中,长势正好的红高粱苗子,桂阳村村副主任王先文激动地比划着,眼里流露出满满的成就感。
订单种植不愁销
“在红高粱产业园务工,每天都有车子接送,包午餐和晚餐,做完就结工资。”桂阳村村民刘泽良今年没有外出务工,一开始还担心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来源,而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他很高兴,“现在我还能放下心来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
红高粱种植产业,在种植期、管理期、收割期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桂阳村集体公司、种植大户纷纷选择聘请本村劳动力。桂阳村还聘请周边镇村的劳动力一同种植红高粱,有效地保障了桂阳村内和村外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我们与酒厂签订了销售合同,高粱的销路不用担心。”李春奎介绍,因为订单式种植,村民们对红高粱的销路充满信心。
“我们发展红高粱产业,除了让撂荒地得到有效治理,带动了农户实现持续增收以外,还积极探索红高粱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如硬化机耕道建设、红高粱育苗棚和红高粱烘烤棚打造等。同时,持续做好土地储备工作,为红高粱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谈起桂阳村红高粱产业的美好前景,丹桂镇联系桂阳村的领导丁钰蔺充满了信心与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