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丽
纳溪区上马镇八角仓村,纳溪区最偏僻的村之一。
5月21日,小满。昏暗的灯光下,60岁的农民邓寿才埋头奋笔疾书。身旁的简易书架上,整齐摆放着书籍、笔记本、手写稿,它们大多与数学有关。
不久前,邓寿才的第19本数学专著《新编平面解析几何解题方法研究与欣赏》出版,在新华书店上架,并全网发行。
“回到山清水秀的故乡继续创作,争取五年完成10本数学专著。”今年4月,邓寿才从北京《数理天地》杂志社辞职回家。
仅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邓寿才迷恋数学36年,在各类数学刊物上发表研究文章、出版专著超千万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刘培杰感叹:“邓寿才靠自学,不断在基础数学领域研究,赢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他持之以恒的努力,证明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也可以著书立说。”
“恋”上数学 白天打工晚上“啃”书算题做笔记
年轻时的邓寿才,也梦想高考跳出农门。1980年,他因十几分之差无缘迈进大学校门。1986年的一天,邓寿才在纳溪的一家书店看见《古今数学趣话》一书,他被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感染。“有的数学家并非先天数学好,是爱上数学后坚持下来的。”高考数学不及格的邓寿才,重新打开数学之门。
“原来,数学也有很多乐趣。”邓寿才喜欢上了数学。为了生计,他辗转北京、广东、江苏等多地打工,干过杂工,当过矿工。白天工作忙得汗流浃背,筋疲力尽的他借助微弱的灯光,“啃”数学书,算数学题,做笔记。“打工干苦力,很累很辛苦,但一到晚上就满血复活。”
边看边记,边学边思。一个数学问题用另一种思路解决,邓寿才喜出望外。1987年,邓寿才的处女作《一个数学问题的新证》在《厦门数学通讯》发表,激发了他对数学更大的热情。一边打工,一边研究数学,成为了他当时的生活常态。
“我对数学的热爱,家人也不理解,经常忽略对家人的关心,妻子和我离了婚。”邓寿才坦言,身边很难遇到能聊数学话题的朋友,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数学的热爱。
出版专著全为手写稿 其中一本先后出版4次
反复验算数学题,枯燥无味。但邓寿才乐在其中,并习惯于把解题思路、方法记下来,梳理成章成册。一次,邓寿才无意中看到《数学奥林匹克与数学文化》丛书,他联系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的刘培杰,告知对方自己是爱好数学的农民。
邓寿才寄去的书稿引起了刘培杰浓厚的兴趣。在刘培杰的帮助下,邓寿才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不等式散论》《初等数学不等式研究欣赏与收藏》几易其稿,两本专著得以出版。此后,邓寿才便一发不可收,共出版专著19本,超千万字,其中《三角不等式研究与欣赏》《解析几何解题方法研究》《耕读笔记》《几何不等式研究与欣赏》等颇受师生和数学爱好者的喜爱,尤其是《新编平面解析几何解题方法全书》一书,对中学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先后再版4次。
邓寿才不会用电脑,所有的专著全部是手写稿。函数、几何等计算公式、图表,他一笔一划工工整整书写,反复修改誊抄后寄到出版社。一有空,他就钻进小屋埋头写作,经常凌晨两三点才休息。完成一部专著,他立即寄往出版社,接到编辑老师修改意见,他马不停蹄地修改。
不久前,邓寿才《新编平面解析几何解题方法研究与欣赏》一书出版,共831页近百万字,他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手稿,三次校稿用了三年时间。“数学比其他学科更严谨,一个符号、一个数字出错,结果都相去甚远。这本书我查阅了二十多本数学资料,学习笔记本就有二三十个。”
因数学改变的人生 享受与数学独处的宁静
在纳溪,邓寿才算不上“名人”,但数学改变了他的命运,从农民“转型”当了老师、作家、编辑。“粗略算了一下,数学给我带来的直接收入近百万元吧。不过,开销也很大,好在剩余的钱能支撑我未来生活所需。”
2006年,广东一家民办学校招聘老师,没有大学文凭和教师资格证的邓寿才大胆去应聘。面试官看了他发表的大摞数学论文、作品后,连问几次“这是你写的?”试讲一结束,他现场被破格录用。此后,邓寿才告别工厂、田地,走上了讲台。
数学是门深奥的学科。一个农民,能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把基础数学中的一些疑点难点讲清楚、说明白,邓寿才做到了。
2017年,江苏淮安一培训学校负责人被《趣味初等数学研究与欣赏》一书深深吸引,主动联系邓寿才,邀请他去担任数学老师。邓寿才操一口川普试讲,大受欢迎。“教初、高中数学,得心应手,收入也还算满意。”邓寿才再次被认可,自嘲“大器晚成”。他教的学生,不少获得国家级数学比赛大奖。
与数学为伴的路上,邓寿才遇到多位伯乐。刘培杰帮他出书,成就了他的数学作家梦;2019年,江苏淮安一学生家长推荐他到北京《数理天地》杂志社当编辑。“这本杂志是邓颖超题的字,在国内数学界很有影响力。负责人与我一见如故。我很珍惜这份工作,让我看到数学的另一个世界。”在《数理天地》杂志社当编辑,邓寿才结识了不少数学大家、名人,丰富了他的数学内涵和研究领域。
因疫情等原因,今年4月,邓寿才回到纳溪老家静心创作。“从北京托运回来的行李130公斤,我的书就有整整9箱100多公斤,书和笔记本必须带走。”
在邓寿才的老屋后边有一块闲置的土地,他扛起锄头种上当季蔬菜。他说,自己对生活没啥追求,只要能专心致志写书,写写小诗,其他不重要。“水口向北川山垇,峰岭纵横风光好,梯田层层波光闪,公路弯弯玉带绕,人杰地灵溢瑞气,松风竹雨卷林涛……”5月23日早上,邓寿才写完一首小诗,又伏案工作。他准备余生坚持和数学继续谈“恋爱”,心无旁骛地置身于基础数学研究的世界,享受与数学独处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