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05日

我市援吉林核酸检测应急支援队平安回家

泸州市援吉林核酸检测应急支援队27名队员回泸。

□ 本报记者 刘墨 摄影报道

5月3日,酒城阳光灿烂。当天13时30分,悬挂“热烈欢迎泸州市核酸检测应急支援队平安回家!”条幅的大巴车缓缓驶入市奥体中心体育场,大巴车上,队员们热泪盈眶,隔窗挥手致意。历时一个多月,我市援吉林核酸检测应急支援队的27名队员回家了。

简短的欢迎仪式在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市卫生健康委、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及相关医疗机构负责人在现场迎接队员回家,为队员们准备了鲜花、礼物,向队员们致以敬意。同时希望大家认真总结梳理在吉林奋战期间学到的本领、经验,待返岗后为全市常态化防控能力提升和应急处置能力上台阶作出更大贡献。

历时一个多月

27名队员全部平安归来

“此次支援吉林抗疫,我们派出了4名骨干检测人员。核酸检测应急支援队队员们在一线认真工作,克服困难,为当地抗疫工作作出了贡献,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展现了泸州力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徐勇在现场迎接队员们时说道。

“回家了,我要好好吃一顿火锅,元气满满地回到工作岗位。”队里年龄最小、未满24岁的魏菊开心地展示在吉林获得的“奖章”。

“我们和吉林人民一起迎接了疫情的挑战,感受到了肩上的使命和责任,作为检验人,我们将‘疫’往无前。”我市援吉林核酸检测应急支援队队长、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技师李光荣感慨地说:“我们的辛苦换来了吉林人民的健康和平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3月31日,我市抽调27名核酸检测应急支援队队员及1辆移动核酸检测车,汇入四川省支援吉林核酸检测队,奔赴吉林开展支援。至4月20日返川,历经21天,队员们克服了当地天气寒冷、驻地条件艰苦等困难,与吉林人民一起守望相助,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支援任务,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近4万管,为打赢吉林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了泸州力量。

白衣执甲护人民,山河无恙携春归。至此,我市援吉林核酸检测应急支援队27人,全部平安归来!

总结工作和收获

以最好状态返回岗位

“隔离休养这么久,我们一点没闲着。”队长李光荣笑着说。跳绳、跳操……在集中隔离休整期间,队员们互相监督锻炼身体。完成隔离后,大家要以最好状态重返工作岗位。”李光荣说。

除了身体上的准备,关注队员们心理健康状况的李光荣还要求队员们每人完成一份总结,“总结工作,总结收获,为此次‘出征’划上圆满的句号”。

“在狭小的检测车里,除了设备就是人,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还要防污染,一举一动就怕碰到正在操作的队友……”队员曾叶来自叙永县中医医院,他在总结中这样写道:“每天我们都要上传很多结果,每一份结果都体现了我们的专业素养。工作紧张而繁忙,大家任劳任怨,沉着稳重,分工有序。我们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了近4万管零差错的检测量。”

“有的队员父亲正准备做手术,有的队员延迟了婚期,有的队员家里还有不满周岁的小孩需要照顾,但是大家毅然决然选择奔赴抗疫前线;工作期间队员们发生了胃肠疾病、腰肌劳损、感冒咳嗽、皮肤过敏等问题,但大家都咬牙挺了过来……大家积极面对种种困难,没有一个人抱怨。”队员梁建波来自龙马潭区人民医院,他的总结里更多的是感动与坚持:“身在吉林市参与疫情防控的我们,亲历了吉林市疫情防控从提级到‘无疫小区’创建,再到吉林市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内心的振奋不言而喻。每一位参与抗疫的人们,无不在默默付出……”

“与时间赛跑,快一步,就多一份安全和保障;慢半拍,就多一份扩散的风险。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哪儿需要我,我都无怨无悔……”队员钟伟来自市妇幼保健院,他在一线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在援助吉林期间,我向周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同志学习,向他们请教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自身能力也取得很大突破。”

建立临时党支部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是共产党员,无论在任何岗位都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吉林支援期间,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及使命感,4月5日,经批准后,泸州市援吉林核酸检测应急支援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副队长朱喜丹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党员就是旗帜,以身作则,发挥‘主心骨’作用,把全队拧成一股绳,凝成一条心。”朱喜丹说。

在支援吉林期间,临时党支部通过线上培训和实地带教,让队员们工作开展越来越顺畅,检测水平和效率大幅提升。通过微信群及时传达防疫工作最新精神、倾听队员的呼声、开展线上关怀、增加交流,关注队员们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动态,发挥了堡垒核心作用。

圆满完成支援任务返川后,临时党支部在集中隔离的驻地组织大家学习。“重温党史,总结工作经验是主要内容。”李光荣说,利用休整时间,队员们对在吉林期间的工作流程、院感防护经验等进行梳理,经过提炼和总结,形成了一份移动检测实验室内操作规程,为下一步开展针对性培训打下了基础。“这是我们首次带着移动核酸检测车‘出征’,要把经验留下来。”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们站在“疫线”与疫情赛跑,为身后的人们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