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意,革命烈士,1904年出生于合江县佛荫乡(现大桥镇),中共党员。1923年考入川南师范,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到海陆丰,担任海陆丰苏维埃政府赤卫大队长,担负武装保卫苏维埃政府的任务。1928年3月,在攻打惠来县柏林墟战斗中,他率领12人组成的突击班,冲锋在最前面,不幸中弹,身负重伤。但为了保证战斗胜利,王诚意拒绝了救助,继续参加战斗,后因伤重而牺牲,年仅24岁。
合江县档案馆保存的《王诚意日记》1至4册、近5万字,是王诚意1924年4月至1925年9月在川南师范读书期间写的部分日记。日记记录了王诚意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中国革命的思考等内容。
王诚意的父亲王焕卿是辛亥革命烈士。受父亲的影响,王诚意从小就建立了忧国忧民的意识。“求学方面,务必知光阴之可贵,虽一分而不弃之。故必自拟一自修表,某时读书,某时习字,皆必有所规划。”“虽衣于家,食于家者,是欲有所学,将来有所改造于社会”,这些都表现出王诚意坚韧不拔的性格,对学习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立志为改造社会而读书的决心。
“马克思是主张劳工专政,打倒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者。安那其是主张无国家,建自由村的新社会……”王诚意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认为:“安那其学派谓人为性善,法制乃一二人之主持以酷民者,无国家,无刑律,则人民亦将循规蹈举(矩),我亦以为不然……马克思主张劳工专政,是各尽所能,各取所值,无扰乱之举动,仍设法律以规人,比较安那其学说,是较好一筹。”这是王诚意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王诚意认为,青年学生应将救国救民为己任,不要虚度时光。不然,“对之乃父乃母能无愧乎!对之列宁、中山之老前辈又能无太愧乎……救中国要靠我们,担子在我们肩上担着,莫容旁观,要靠我们一手一足去做,抱坚韧不屈的宗旨去做。”这是一个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初心、意志和决心。
王诚意烈士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时刻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为改造社会而读书,心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有着坚毅的共产党人品质,在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斗争中光荣牺牲,他留下的日记是珍贵的,他的革命精神更加可贵,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他对初心使命的执著追求,对理想信念的奋不顾身,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万代景仰,永续继承。
泸州市档案馆、合江县档案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