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明霞 李独懿
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智囊团”“项目部”“参谋部”,泸州市发展改革委始终秉承想大事、议大事、干大事工作思路,认真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抢抓国省重大战略机遇,奋力推动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助力泸州积极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谱写了泸州发展改革事业浓墨重彩崭新篇章。
2016年,泸州在全国67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档第一位,自此泸州连续五年均摘得“优秀”;2019—2021年连续3年获得国务院办公厅表彰。
2017年,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合盛硅业泸州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大批重点项目上马。
2018年,泸州成功列为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是四川省唯一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2018年和2019年,龙马潭区两次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强县(城市主城区类)第一名表彰,获省级财政一次性财力奖励1.2亿元。江阳区荣获全省县域经济进步县表彰,获省级财政一次性财力奖励3000万元;江阳区成功进入全国百强区培育名单(全省5个之一)。泸州经验获省上肯定。
2019年,泸州成功创建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并长期保持全省地级市信用监测排名第一。
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081.3亿元。
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至2157.2亿元,是2015年的1.53倍;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2.4:59.6:28调整为2020年的11.9:48.1:40,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泸州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个“十三五”期间,全市共争取到中央和四川省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易地扶贫搬迁地方政府债券、抗疫特别国债、企业债券等各类资金共计401.9亿元。
……
这一项项颇具重量的荣誉,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折射出泸州市发展改革委勇担使命,以发展改革之力推动泸州市健康稳健发展。
抓机遇
扎实推进改革创新
时移势易,机遇依然在我。近年来,泸州市发展改革委抢抓国省重大机遇,以改革创新推开机遇之门。
深度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主动谋划争取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泸州定位、泸州角色、泸州使命,全力推动更多项目、平台、政策、改革纳入国家战略部署。泸州被国家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成渝城市群“双两百”区域中心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三条主通道节点城市之一、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南区域中心城市等,对泸州未来发展形成持续性、稳定性、长远性支撑。
抢抓国家改革试点,牢牢把握产业演进规律和发展趋势,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动能转换。泸州市被纳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以来,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统筹21大项、50余小项考核指标,累计获得国家转型资金37.3亿元,转型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办公厅激励表扬,是全国唯一连续五年获得国家考评为优秀等次的城市。2016年,泸州市获准创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历时3年一创即成,是西部地区地级市中唯一示范市。泸州金融商业中心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通电运行。合江县被确定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泸州市纳溪区农业产业园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市发展改革委扎实推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2018年,泸州市“公共户口落户”“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三项工作经验,入选国家第一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2020年,泸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7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70万人。
促投资
经济指标逆势上扬
投资是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之一,项目建设是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泸州市2020年度投资运行和省重点项目连续三次双进全省“红榜”,是全省4个连续三次双进“红榜”市州之一。
一组漂亮的数字,见证泸州全力以赴做好“投资唱主角”大文章,抓住项目“牛鼻子”,推动泸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圆满答卷:
2016—2017年,泸州投资增速连续保持全省第1位;2018—2019年,全市投资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迈进;2019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2020年增至2157.2亿元,经济增长持续保持率先发展好良好势头。“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32亿元、年均增长12.9%。五年来,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790个,累计完成投资6632.6亿元。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动力源”,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建立了“十三五”重大项目库,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投资承诺制试点,创新投资项目综合管理,建立“总库+专库+子库”等投资项目管理体系,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聚焦用地、资金、政策等关键要素,推动优势资源向重点项目集聚。泸州云龙机场建成通航、绵泸高铁内自泸段通车、恒力(泸州)产业园项目落地投产……一批重大项目推进实施,为泸州加快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善谋划
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泸州市发展改革委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科学定位、超前谋划, 推动泸州市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
围绕国家战略导向、重大规划布局,制定了关于统一规划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发展规划导向作用的23条措施清单,在全市建立了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的“1+1+3+N”的“十四五”规划体系,编制了“十四五”规划《纲要》等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25个,在全国地级市率先编制五大发展理念规划,在沿江城市首个编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
抢抓国家修订开发区目录机遇,帮助6个开发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县域全覆盖,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年来,全市园区建成区面积由57平方公里发展到9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由1332家增加到28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由435家增加到1110家。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3450亿元。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加强对外区域合作,“十三五”期间与浙江省衢州市、重庆市江北区、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遵义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等城市签订区域合作协议10余个,加速泸州融入全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布局。
速“融圈”
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一年多来,泸州市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将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提出以“立足四川、依托重庆、融入成渝、拓展滇黔”发展思路,推动国家战略在泸州落地落实。
泸州将融入双圈建设上升为全市经济工作统揽,市委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工作推进组,并立足川南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确立建设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区域医药健康中心、跨行政区组团发展模式的融合发展示范区、内陆开放新高地、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六大中心任务。泸州市发展改革委对接重庆市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交通运输局、江北区、永川区、江津区、荣昌区及成都等地开展交流考察,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达成合作项目20个、合作事项45个,形成年度任务清单84项;谋划形成“四重”事项161个(其中重大项目105个,总投资5241.1亿元,重大平台39个,重大政策9个,重大改革8个);联合永川、江津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共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助推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合江县入选全省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
2021年,市发展改革委围绕市委六大中心任务,牵头起草编制《泸州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六大建设”实施方案》,实现所有任务项目化、具体化安排,谋划重大项目359个,总投资7333.17亿元,年度投资1107.99亿元。同时,与永川、江津共同制订了《2021年重点任务清单》,涉及重大合作事项40个,总投资1129.9亿元,年度投资113.6亿元。成功将《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列入了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
惠民生
让百姓生活更幸福
时光阅,天地鉴。纵览泸州的发展变化,很多长远的谋划、大手笔的项目、惠民生的政策,都凝结着发改人的心血、智慧、执着与奉献。
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标尺,着力兜牢民生底线。“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搬迁19269户77993人,建成集中安置点318个,全面实现住房建设、搬迁入住、拆旧复垦“3个100%”。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经验、模式和方法得到了国、省肯定,在各级平台多维度进行展示。其中,2016年成功发行了全国第一支以易地扶贫搬迁为承载的项目收益债,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2017年叙永县江门古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先进典型唯一沙盘模型,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进行展示,向党的十九大献礼。2020年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泸州市获得四大类共9项表扬,获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凉山州)。牵头推进浙江省衢州市及所辖龙游县、常山县与泸州市叙永县、古蔺县开展扶贫协作。重点聚焦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人才培养等方面,扎实开展惠民帮扶。聚焦“三农”基础设施短板,争取农林水利基础设施中央、省级预算内资金14.75亿元、专项建设资金10.7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55.7亿元(已发行13亿元),治理岩溶石漠化面积414平方公里。
重点做好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成功争取到国家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建设试点城市,加快普惠性幼儿园项目建设,有效缓解主城区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逐步补齐“入园难”“入园贵”的公共服务短板。分别将叙永县鸡鸣三省石厢子红色旅游项目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中医传承项目、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纳入国家投资计划项目储备,加快推进泸州市医教园区、西南医疗康健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倾力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和区域医药健康中心。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巩固粮食安全工作成果,泸州市发展改革委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授予“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和质量大清查先进单位”(四川唯一受表彰市州);坚决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保障生活物资供应,疫情期间全市粮油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平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被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评为“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狠抓市场价格监管服务,以减税降费为突破口,实施电网同价、丰水期电能替代电价、居民用电夜间电价下浮等电价优惠政策,实现全市一般工商业电价下降20%。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疫情期间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超1.6亿元。扎实做好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以及生猪、猪肉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应急监测和日常重要物资监测及保供稳价工作,泸州市价格认证中心获全国先进价格认定机构。
站在新起点,泸州市发展改革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扛起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历史责任,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为主线,围绕提升城市能级、做大产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做强做优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部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品质,接续推动泸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