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婷
2020年5月2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中国(泸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现“三区合一”,自此,享“三区叠加”优势的内陆开放新区跃然而出。
3个国家级平台的强强联手,既是全面落实国家战略、推动区域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泸州在寻求高水平对外开放上的一个重要举措和突破。
新时代党建
引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川南临港片区党工委自2017年11月成立以来,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为总体要求,以打造“党建示范园区”为重要抓手,按照“党建+项目+产业+人才”工作思路,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构建系统完备、运转规范,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党建引领、相融互促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以党建引领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挺在项目攻坚一线”。川南临港片区党工委聚焦恒力(泸州)产业园、泸州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推动项目建设一线的党组织实现“两亮四带头”,即支部亮出党旗、党员亮出党徽,党员带头执行项目攻坚任务、带头克服项目推进难题、带头遵守安全环保等法律法规、带头凝聚建设一线战斗力。
“挺在开放平台建设一线”。川南临港片区党工委在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重大开放平台载体建设一线设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一线党员在开放平台载体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综保区实现一年建成封关运行。
“挺在产业发展一线”。川南临港片区党工委组织推动园区国有企业党组织、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党建促发展”评先评优活动,鼓励企业党组织主动助力产业发展。
“挺在营商环境一线”。川南临港片区党工委开展“党员陪跑”“党员代办”“一线党员解难题”等系列行动,设立党员服务岗,在营商环境一线的党支部积极亮出旗帜、亮明身份、接受监督。
“挺在急难险重一线”。川南临港片区党工委在疫情防控、抗洪抢险、文明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引导园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积极作为,扩大工作覆盖面和实效性。
改革持续深化 349项成果大胆试大胆闯
6月10日,记者从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获悉,该区创新增值税增量留抵“即报即退”服务模式自2020年推行以来,我市税务系统共为符合退税条件的87户纳税人提供了精准服务,累计退税达5.4亿元。
自2017年4月挂牌运行以来,川南临港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并依托自身“内陆水港”特色,聚焦“海关、海事、金融、税务、政务服务”5大领域,形成了一大批改革创新成果。
川南临港片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49项。其中,6项创新成果获全国推广或表扬,分别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智能辅助申报、企业“套餐式”注销服务模式、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等3项经验获国务院发文全国推广,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2项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表扬,“最多跑一次”改革获国家发改委表扬。
同时,川南临港片区创新的“管辖权异议诚信诉讼机制”“‘全程网办’退税模式”等19项成果在全省推广,“外汇行政许可线上办理”“施工图联合审查机制”等93项成果在全市推广。
今年,川南临港片区创新的“企业准入即准营小时清单制服务模式”有望作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推广。下一步,川南临港片区将通过一系列创新改革,推进形成以内陆水运口岸为特色的制度创新体系,着力建设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
开放的大门打开
产业培育实现创新突破
6月4日,川南临港片区集中签约了中信建设年产150万吨进口粮食饲料加工项目,荣海生物中长链食用油、蛋白肽生产基地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进一步巩固了泸州作为西南进口粮食加工集散中心的优势。
在签约会场上,中信建设常务副总经理杨建强表示:“泸州营商环境优越,川南临港片区办事高效、快捷,对此次携手共进充满信心。”
据悉,中信建设年产150万吨进口粮食饲料加工项目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粮食加工项目,占地面积61亩,总投资10亿元,投产后预计总产能达到150万吨,可形成年产值35亿元、年进出口总额28亿元。
而荣海生物将投资5.8亿元,在泸州建设年产4万吨压榨油、中长链功能性食用油及1500吨大豆肽生产项目,占地面积112亩,预计达产后年产值约18亿元,年缴纳税收约2.7亿元。该项目将填补泸州地区高端食用油产业的空白。
随着泸州大力发展加工制造、物流分拨、保税服务“三大业态”,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叠加联动优势正加速凸显,建设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要承载地的目标也在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