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扬 本报记者 李界
“以前到村民家中收购土鸡、土鸡蛋,遇到下雨车都开不动,只能步行。现在好了,自脱贫攻坚以来,上马镇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路通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近日,纳溪区上马镇杉树湾生态禽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古帮泽对上马镇交通的改善连连称赞。古帮泽说,自己的电商平台也借全镇产业发展的东风越做越大,年产值在200万元左右。
近年来,上马镇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全镇新建通组水泥公路共56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还发展了蜂糖李、白茶、柑橘、藤椒等产业。同时,上马镇还抢抓乡村振兴、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等契机,建强各村(社区)干部队伍,确定了“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农旅融合”发展思路,以“黄龙湖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建设为核心,全力打造生态美、人文美、产业美、生活美的“四美”新上马,该镇成为纳溪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三大支撑点之一。如今,上马镇这个边远小镇实现了华丽蝶变。
1、上马之变 景好游客纷至沓来
“齐家美以孝,立世贵以和。”在上马镇黄桷坝村12组村民唐金顺“飘香小院”门前,“和睦孝善之家”的家训格外引人注目,小院内三角梅开得正艳,为小院增色不少。而院子前方,40多平方米的花坛内桂花、黄桷兰等花卉错落有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在这里得以诠释。
一栋栋美丽的“飘香小院”,是上马镇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张生动名片。近年来,上马镇创新在云台寺、黄桷坝等村开展“飘香小院”创建,推广“一院一图、一户一档”管理模式,通过规范柴草堆放、美化房墙、家禽圈养、院坝种花、室内贴画等方式美化庭院环境,目前全镇有300余户建成了“飘香小院”,22户兴办了“农家乐”。同时,上马镇通过开展“党建智慧之星”“巾帼勤劳之星”“ 老有所为之星”等星级示范户评选活动,弘扬优良传统家训家风,加强乡风、家风、民风“三风”建设,规范公序良俗,着力解决精神“贫瘠”,增强内生动力。
同时,上马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提档升级全镇各类基础设施。2014年来,全镇投入资金6300余万元,建成通组水泥硬化路56公里,新建生产道路80公里,新建渡改桥1座,还新建泥结石路25公里,完成通户水泥路12公里。全镇饮水工程、电网改造工程完成,惠及全镇3.2万户居民。
上马镇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产业发展。
这几日,上马镇江田村的蜂糖李成熟,李子压弯了枝条,吸引了游客前去采摘。“现在交通环境好了,游客可以开车到村里采摘。我们今年将办采摘节,吸引更多游客,打响自己的蜂糖李品牌。”江田村党总支书记杨勇介绍,不仅是路畅通,村民的住房条件等也得到了改善,办农家乐、品农家果、吃农家菜,成了江田村的新卖点。
2、勇于探索 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在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上马镇不断优化村班子成员结构,实现年龄、能力等的优化,锤炼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队伍。”上马镇党委书记郭辉洋告诉记者。
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上马镇作了哪些探索?
上马镇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在黄桷坝村积极探索,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上马镇不断强化黄桷坝村党总支整体功能,形成组织体系好、领导班子好、运行机制好、工作实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组织,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依托资源优势,坚持“产村相融”“农旅融合”发展战略,统筹完善村规划、补短板,抓项目、建园区、扶龙头,全面增强“造血”功能;通过“自治强心”“法治正心”“德治润心”实现“三治并进”,着力提升基层统筹协调力,探索精细化基层治理新路径,力争创建省级基层治理示范点。
此外,黄桷坝村率先开展“垃圾革命”,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置”模式,对群众垃圾分类开展红黑榜考评,实现群众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零落地”。该村力争在三年内基本形成“康养+志愿+养老”“研学+志愿+育幼”的养老育幼服务体系,进一步美化乡村人居环境,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宜居、邻里和谐、文明自治的美丽乡村。
3、产业壮大 绘就发展新蓝图
现在,上马镇八角仓村的村民张春丽每天到离家200多米远的扶贫车间,就能上班挣钱。张春丽高位截肢,以前只能在家带带孩子,而扶贫车间建立后,会缝纫技术的她找到了人生的新希望。“我现在一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很高兴。”张春丽干劲儿十足。
在八角仓村,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不仅有繁忙有序的制衣车间,白茶基地也一派欣欣向荣,昔日的省级贫困村,民富村强产业旺的新画卷已铺开。
近年来,上马镇统筹布局,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推广“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发展种植养殖业,全年出栏生猪4.25万头,出栏家禽18万只,发展白茶、柑橘、蜂糖李、藤椒5000余亩,发展柚子、西瓜、甘蔗万余亩,村集体经济效益凸显:全镇2个村突破100万元大关,2个村突破50万元大关。
上马镇,正绘就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村民富裕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