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0年07月08日

小市街道整合辖区资源,积极探索老旧城区基层治理模式——

“小市管家”倾情服务居民

□ 周涛 本报记者 李界

“你的汽车停在楼栋门口,大家怎么进出嘛?”“怎么乱扔垃圾呢?请丢进垃圾桶。”在龙马潭区小市街道,时常在楼道旁、街头巷尾听到这样的劝导声。

小市街道是主城老旧城区,80%为散居楼栋,老旧批发市场集中,出租房屋众多,社会治理一直是小市街道的难点、痛点。近年来,小市街道以“小市管家管小市、小事不小管家晓”为工作理念,以人为本,整合辖区资源,建立由“老兵调委会”“四老人员”“两长三员”“商圈卫士”组成的“小市管家”服务辖区居民,探索构建老旧城区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党建引领

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

小市街道制定了《关于整合网格资源+“小市管家”联动推进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优化细分网格22个,调整肯干事、敢干事和善干事的社区工作人员下沉网格任专职网格员,切实提升网格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构建强有力的组织体系。

小市街道成立网格党支部,选用政治素质好、群众认可度高、服务群众能力强的网格员、小组长、老干部、退役军人等,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由热心党员和物管公司、“两新”组织的党员兼任网格党支部委员,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决策部署,做好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处、政策法规宣传、民生事项服务等工作,让党组织更贴近楼院、更贴近居民。

资源整合

建立“小市管家”细胞组织

近年来,小市街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有效整合辖区各类资源,构建符合街道特点的“小市管家”细胞组织,共同推动社会治理工作。

王清贵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退役老兵,1996年从部队转业,随后在小市派出所工作,他发扬“枫桥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长期奋战在基层和科技创新第一线。在工作中,王清贵扎根社区基层,把社区基层社会治安治理和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作为毕生追求,致力于社区矛盾纠纷化解与社区社会治安管理事业。在王清贵的建议下,小市街道将辖区热心退役军人组织起来,组建“老兵调委会”,开展矛盾纠纷调处。

小市街道将辖区内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居民、老治安积极分子等群众基础好、社会威望高的“大爷”“大妈”组织起来,建立“四老人员”队伍;将居民小组长、楼栋长、收费员、保洁员、文明劝导员组织起来,建立“两长三员”队伍,负责收集信息、核查信息;将小市回龙湾商圈7个批发市场、1万余家商家店铺的管理人员、保安人员、党员店主和消防协管员等组织起来,成立“商圈卫士”志愿者队伍,开展消防安全巡逻,守护商圈平安。

服务前移

带动辖区居民参与

有了细胞组织,小市街道改变“坐着等”为“走出去”,开展便民服务,实现网格管理前移,不断拉近与居民的距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居民赵某因未戴口罩到中码头菜市场购买物品,店家周某拒绝售卖,双方发生争吵,王清贵带领“老兵调委会”,为赵某提供一次性医用口罩20个,还向其宣讲未戴口罩的风险,成功调解了赵某与周某的纠纷。这个由4名退役军人组建的“老兵调委会”,截至目前已累计调处各类纠纷65起,调解成功率达96.9%,并通过打造“老兵调解室”品牌,让“退伍不褪色”的优良作风得到发扬。

由小市回龙湾商圈集中组建的“商圈卫士”志愿者队伍,平时除检查消防设施情况外,还积极制止在商城吸烟等不文明行为,调处简单矛盾纠纷,提醒店主、客商增强安全防盗意识等,商圈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小市街道还发挥“四老人员”人熟、地熟优势,协助棚户区改造、调处小纠纷、收集信息、管理居住楼栋等。而“两长三员”人员则作为网格员的“眼”和“耳”,平时发现、报告异常情况,收集反馈核查信息,让网格员更加“眼明耳聪”。

“小市管家管小市、小事不小管家晓。”小市街道结合辖区特点,调动各类资源优势,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市居民依赖“小市管家”,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小市管家”,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