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晓琴 李映锒 本报记者 曾念
铲起排水沟内多余的沙土,往旁边一倒……动作显得很娴熟。4月24日,在泸州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施工工地——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三期工程项目现场,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噶通镇仲久村的藏民昂汪,与工友们一起赶工期。
“工作不算累,挺习惯,也很满意。”没有来泸州之前,昂汪主要靠挖虫草、松茸以及打零工挣钱。虫草的成熟期一般是五六月,松茸是七八月,过了这几个月,昂汪只能在工地上找活儿干养活家人。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整个藏区工地开工的项目少,就业成了一道难题。因此,对昂汪来说,能够在泸州找到这样一份称心的工作,他很感激。他说,能在泸州就业,离不开工投集团对仲久村的对口帮扶。
为了帮助藏区贫困户就业,工投集团与市人社局帮扶人员走进藏区,在仲久村入户宣讲藏区就业转移扶持政策,把就业机会带到藏民家门口。借此契机,昂汪跟随仲久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来到泸州。上岗前一天,昂汪来到工地,在仲久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和项目经理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入职手续,并入住职工房熟悉生活、工作环境,第二天便上岗,实现在家务农到外出务工的无缝衔接。
“昂汪如果干得好,一个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工投集团下属子公司泸州工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石清华说,藏民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与本地群众有差异,平时他们会多关注昂汪的身体、心理健康,随时给予帮助。在石清华看来,帮扶的目的是让藏民学会一技之长,靠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这次组织藏区群众到泸务工,是工投集团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部署,积极帮助藏区对口帮扶村解决实际困难的举措之一。”工投集团赴仲久村驻村干部说,疫情发生以来,工投集团认真研究仲久村实际和群众脱贫面临的困难,制定一系列工作方案并迅速推进落实,帮助藏区稳就业、稳增收。
工投集团还利用驻村工作队队员返岗之际,千里运送紧缺防疫物资到噶通镇,为对口帮扶的仲久村外出务工群众发放含有生活用品、药品等必备物品的“爱心行李包”,提供适应其文化和技能的工作岗位,陪同体检,帮助申请健康码,开展心理、安全、生活习俗等全方位的跟踪辅导,确保藏区群众走得出、留得住、干得好。目前,工投集团已协助解决了10多名藏民的务工问题。
此外,工投集团为仲久村受疫情影响出现困难的家庭,发放了困难救助金,以及保障资金助力春耕生产,为试产试种家庭提供薄膜、种子和技术指导,解决外出务工家庭的后顾之忧,确保外出务工不误农时。同时,为两名在校大中专学生提前提供教育资助,为贫困学生解决困难,化解因疫情影响造成家庭收入锐减、复学缺资金的难题,助力藏区复工、复产、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