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圣恩 本报记者 张婷
“步春,明天早上带15个人到四川衡杉教育科技公司基地种辣椒。”“冯再会,明天带10个妇女到村里红柯农业公司为柑橘树施肥,其余就在专合社补栽茄子苗……”一天工作结束后,江阳区分水岭镇大南山村党支部书记宋小兰直接在菜地里开始安排村民们第二天的工作。
2013年,江阳区在分水岭镇启动了董允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南山村有1200亩土地通过流转纳入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种植生态蔬菜。园区采取对外招商引业主来种植高端大棚生态蔬菜模式后,面对这次机遇,宋小兰立即与园区签约,将村里的1200亩土地流转到自己名下,并成立了泸州蔬果专业合作社。此后,无论是松土,还是盖大棚、生态蔬菜管护,所需工人都选用本村村民,并优先考虑贫困户。
2015年开始,宋小兰又采取外联模式,先后与入驻园区的山东寿光集团、四川衡杉教育科技公司等达成协议,所需务工人员大多由宋小兰负责组织。在外联同时,她还利用大南山村的区位优势采取“内引”招商,从成都引进了泸州红柯农业公司种植了1200亩优质柑橘。在与公司签约时,宋小兰依然附了一条:公司劳务人员首先满足大南山村民。在宋小兰的帮助下,大南山村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走向致富道路。
在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筑巢引凤”功能下,其余村组也加入进来,共同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本土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全镇贫困户共同建设优势农业产业。
目前,全镇形成了以蔬菜、柑橘等为主导产业的9300亩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其中,董允坝村建成蔬菜基地5000亩、水稻制种基地500亩;大南山村建成柑橘基地1500亩;泸南村建成翠冠梨基地1800亩;黎山村建成蜂糖李基地500亩。通过山东寿光集团、泸州绿阳公司、董允坝蔬果专合社、喜农耕专合社等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有效带动200多户、1000多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了产业共建、基础共享、群众共富,扶贫工作与主导产业的互促共赢的“三共”模式有机结合,使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以上,如期实现脱贫奔康目标。
2019年,分水岭镇创新开展村级交叉检查模式,镇联村干部及村组干部抽签分成10支队伍深入各村自查自纠,及时发现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
“在交叉检查中,大家尽量找出问题,以便及时整改。”观音阁村支部书记刘家琴说。
分水岭镇还开展“书记遍访”贫困户活动,镇党委书记深入11个村(社区)走访贫困户,带头以遍访行动促进真抓实干。在镇党委书记的带领下,全体镇村干部100余人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入户走访活动,结合近期镇上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一超六有和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找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