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
·全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6%,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3.2个百分点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1亿元,同比下降10.6%,增速居全省第1位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增速居全省第3位
本报讯(记者 李瑞莉) 记者4月21日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一季度泸州市经济运行统计新闻发布上获悉,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一季度全市关系民生保障的基础行业和重要产品实现稳定增长,经济实现有序运行,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9.1亿元,同比下降1.5%,增速居全省第五位。
市统计局总统计师、新闻发言人陈颖表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我市3月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防疫物资供应和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有力,基本民生得到较好保障,复工复产正逐步达到正常水平。
工业生产稳中略增
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4%)、全省平均水平(-0.9%),增速居全省第13位。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8.4%,股份制企业增长0.4%,私有企业增长0.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53.5%。
从主要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民生保障行业增势平稳,水、燃气、电力热力等基本民生行业增加值较同期分别增长6.2%、0.7%、0.8%,重要生产生活要素水、电、气生产供应稳定。传统四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其中,酒的制造业同比增长0.2%,化工行业增长1.5%,机械(装备)行业增长1.1%,能源行业下降13.4%。医药行业同比增长2.4%。
自2月初企业陆续复工以来,我市复工形势和生产运转持续向好。截至3月末,全市691户工业企业中除因政策、市场和不可抗拒因素未复工的26户外,均已复工复产,复工率为96.2%。一季度,工业企业期末用工人数已逾11万人,达到去年底用工人数的91.8%。据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和快速调查显示,工业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2.9%,近六成企业达产率超80%。
3月,泸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5.8%,比2月回升14.6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复产达产进度加快的向好态势。
重点行业生产稳定
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好
一季度,全市工业32个行业大类中,与疫情防控及民生相关行业保持增长,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19个行业保持增长,成为工业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