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0年04月18日

跨越1800公里的返岗复工路

□ 周洁 本报记者 李家平

近日,在二环路北段千凤路段蜀泸立交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绑扎钢筋、稳固路基、清理地表,有序施工。

一大早,该项目经理张金就把工地检查了一遍,在笔记本上记录发现的问题:天气逐渐升温,个别工人取下了口罩;桥墩施工安全管理还要加强。

泸州二环路北段千凤路段蜀泸立交是我市第一批复工的城建项目。自2月20日复工以来,张金带领施工团队与时间赛跑,搭建立交桩基承台、桥梁墩柱,顺利抢通G匝道。

回首复工之路,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张金直言“有很多波折”。

返岗经历“囧途”

1月22日,忙碌了一年的张金从泸州回到远在1800公里外的内蒙古乌兰察布的老家,随后按规定居家隔离。1月30日,他接到来自泸州的通知:所有城建项目要提前全面做好防疫复工准备,所有项目负责人要尽快返岗。

张金立即订了2月6日从呼和浩特到成都的机票,然后一边远程办公,协调工地防疫物资筹备,落实防疫措施,登记工人返岗信息;一边找社区、医院和单位开具返泸相关证明。

隔离期满14天后,张金准备返程。然而,受疫情影响,2月6日从呼和浩特到成都的飞机停飞。心急如焚的张金改订2月7日的机票,但随后该航班也被取消。如此反复4次。终于,2月9日晚上8点的航班确定通航,张金松了一口气。

9日,乌兰察布下起了大雪。吃过午饭,张金告别家人,开车前往呼和浩特机场。受大雪影响,平时2个多小时的车程,他开了近4个小时。晚上8点,经过重重检查,他终于登上了到四川的飞机,到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是第二天凌晨。

就这样从北到南,张金经历了真人版“人在囧途”后,在天亮前赶回了泸州工地。

探索破解难题

在张金到达泸州的当天,包括二环路北段千凤路段在内的4个重大城建项目被确定为首批复工项目。张金被任命为二环路北段千凤路段蜀泸立交项目部防疫指挥长。

没有样本,没有经验,复工之路如何走?外地员工如何安全返岗?物流渠道尚未畅通、防疫物资购置困难,工地安全如何保证?一大堆难题摆在面前。

作为项目第一个返岗的外地员工,张金率先住进了项目部设置的隔离专用板房。他利用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部手机,探索制订复工方案,安排落实项目部的防疫工作:对照相关文件,制定复工防疫方案;通知人员返岗,完善隔离措施,查询员工活动轨迹,每日报送相关信息;对接主管部门,通过各个渠道购置防疫物资;安排复工后的施工作业,以机械为主、分散作业、多点推进。

在张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道道难题被破解。2月20日,蜀泸立交项目首批60多名工人进场,项目正式复工。3月22日,蜀泸立交G匝道完成所有主体工程,25日凌晨正式通车。目前,A匝道承台墩柱、B匝道和E匝道路基土石方施工已完成,立交主桥施工正在顺利推进。

筑牢安全防线

进入4月,天气逐渐升温,项目施工已步入正轨。对于张金来说,心中绷紧的那根安全弦一刻也没有松弛。

他说,虽然形势开始明朗,但是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不能松懈,“尤其不能在这个时候出岔子。”

疫情防控不打折。蜀泸立交项目部的防疫措施仍然和刚复工时那样:工地每天消毒,工人戴口罩进场,专人负责统计报送员工轨迹和体温……

“每天早上,所有工人进场前都要进行安全教育。工地上的喇叭循环喊话,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泸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里。”张金说,他对泸州的爱,就是安全地把项目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