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黄勇
4月17日,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召开,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近年来,全市民营企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民营经济实现蓬勃发展。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造成了短期影响,对此,要冷静看待,客观分析。壮大民营经济,必须增强信心、政企合力、求新求变。
政企合力,关键时候扶一把。欲致其高,必丰其基。各级党委、政府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尤其要全力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尽快恢复生产经营,切实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要采取更加有用的办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挥民营企业在稳就业、稳投资等方面的潜力和优势;要加强民营企业的培育和提升,着力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上市发展,推动泸州做大经济规模、做强经济效益、做足经济后劲。
求新求变,抓住机遇上台阶。作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民营经济在推动泸州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广大民营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紧抓大好机遇,不断运用新技术新模式,积极拥抱新经济新业态,进一步积累优势、开拓市场,形成更加强大的竞争力。尤其要紧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白酒产业政策调整等机遇,并在此过程中,努力发展壮大,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层次。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也没有改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采取更加有用的办法,磨炼好“硬功夫”,打造好“软实力”,就一定能持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为我市全方位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