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徐亮 记者 梅影)近日,市委编办部署了今年重点工作,我市机构编制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开放合作、产业突破”重大决策部署,提升机构编制服务改革发展质效,为我市全力冲刺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保障。
市委编办将继续把加强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建设“政治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机构编制铁军队伍。严格执行《泸州市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管理办法》,督促落实统一归口管理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提升机构编制法定化水平,推进“双一流”机关创建活动,强化机构编制系统“组织口”意识、对标“组织口”标准,培育“组织口”作风,注重“实际、实干、实效”。
今年,市委编办将学习借鉴经济工作方法,用项目管理方法推进机构编制重点工作的开展。编制重点工作项目清单,实行一月一小结,一季一调度,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市委编办将推进机构编制服务中心大局项目,研究制定《机构编制服务泸州开放合作、产业突破工作方案》,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六大攻坚行动”,强化泸州综合保税区、泸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等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保障。
推进机构改革成果巩固项目。市委编办开展机构改革涉及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调研评估,优化完善因地制宜设置机构运行机制。完善五大领域执法机构运行机制,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重点针对全市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社会治理短板和应急能力的不足,完善机构职能和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工作的能力。
推进事业单位管理激励项目。加大事业单位撤并和职责相同相近事业单位的整合力度,探索事业机构激励新机制。进一步挖潜创新,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育发展。深化事业机构激励改革试点,探索事业单位激励管理机制。深化“岗编适度分离”,引导各类人才下沉基层一线,服务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项目。围绕城乡基层治理和能力建设,落实“强党建、强治理、强服务”要求,统筹做好调整后乡镇的机构挂牌、职能配置、编制明确等工作,发布乡镇属地责任清单。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明确街道职能定位,推动赋权扩能,优化机构设置和编制配置,服务城市党建示范市的创建。
推进机构编制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项目。持续深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完善机构编制审批规则,探索“互联网+机构编制”模式,研究事前评估和执行评估并行制度,提升机构编制的管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