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0年04月15日

黄舣镇: 集资修路 村民生产生活变了样

村民们积极参与修路。

□ 王欢玉 本报记者 李界 文/图

“我家远离公路,出行不便。现在路修好了,每天就可以骑车就近务工。” 近日,江阳区黄舣镇观音寺村六组贫困户王应权告诉记者。

王应权口中的水泥路,是观音寺村六组去年修建的“社社通”道路。这条路的修建,有村干部的奔走,村民的投工投劳,还有57位爱心人士的资助。路修好了,大家的生产生活也发生着改变。

分片实施 修路有了“牵头人”

“以前一遇下雨,女儿放学回来都是半身湿。”提起以前的路,观音寺村六组村民刘小红感叹,泥巴路长满了杂草,下雨不仅路滑,还很容易摔倒。

2013年,观音寺村六组由原跃进村七、八、九、十组合并而成,原七组覆盖了通村水泥路,其他三个组所涉及的道路长度不同,部分村民觉得均摊出资吃亏,修水泥路一再搁置。

去年,镇人大代表岑川到观音寺村任第一书记,在收集群众意见过程中,六组村民反映了想修路的诉求。“六组道路涉及100多户村民的出行,是村民们的大事。”随即,岑川和村干部对六组人员进行动员,并对需要打通3.2公里水泥路及成本等进行核验后,去年5月召集六组村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镇上补助资金60%,还需要筹资40余万元,需要每人出资1500元。”会上一宣布要筹资,家有七八口人的要出资1万多元,有的村民提出了意见。是否修路在会上意见没有统一,路如何修陷入了僵局。

“不如就按照原村民小组来分片实施。”在摸清村民的想法后,岑川和村干部们商量修路的办法,“我们负责争取政策、资金,组织实施按原村民小组划分三段来修。” 岑川说,这样不仅可减少矛盾,村民还可全程参与监督。村民姚崇和、赵希成和赵代贵还主动当起了原小组的牵头人。

多处筹资 村民投工投劳

村民筹资的资金基本收齐后,还有几万元缺口,怎么办?岑川和村干部们商量后,发起倡议,号召社会力量募捐。

姚存德已搬到黑龙江省大庆市居住,得到消息后捐资1万元;姚祖琼到村里开展装修业务,见路太烂,也捐了500元;家住海南省的陈树静也表达了自己心意……

钱筹齐后,岑川和联村工作组又四处联系混凝土搅拌公司,比选性价最高的公司。对于修路,村干部和牵头人都没有经验,岑川再次联系周边已筹资修路的村组,带着牵头人前往“取经”。为确保资金的廉洁使用,观音寺村指派2名专人分别分管收、支,并且每笔资金都在微信群中公示。

“终于看见水泥路了!”去年11月5日,观音寺村六组水泥路开工的第一天,村民们自己投工投劳,第一段水泥路修好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姚崇银虽然在原七组,他也出资1000元,并投工修路。

去年12月5日,观音寺村六组格外热闹,村民们脸上喜气洋洋。在大家的协作下,通组水泥路修好了,村民们自发购买鞭炮庆祝。当天,得知修好路的消息,远在广州的村民李治发回微信红包,托人买鞭炮庆祝。

路通了 生产生活变了样

“以前穿筒靴淹半截,现在穿布鞋都能干净地走到街上。”观音寺村六组低保户易守清家有三口人,虽然条件困难,但他还是杀了一头猪卖,出资4500元修路,“路修好了我就多养猪,卖也方便。”这两天学生开学了,观音寺村不少学生家长主动除草,将道路打扫干净。

路的修通,也给六组的贫困户带去了福音。

今年1月,贫困户先德之家的房子翻新了,在春节前住进了崭新的房子。“以前路不通,装修物资成本太高,还有很多建材拉不进来。”先德之告诉记者,路通了才有翻新的可能。

在路修通前,贫困户柳可贵卖鸡鸭要走很远,想卖稻谷运输更困难。现在修好后,在村干部的推销下,不少买家开车到他家门口收购鸡鸭,进一步打通了农产品销路。

“六组有种菜卖的传统,路的修通带来了极大便利。下一步,我们将争取开通农村公交,在路边建设垃圾回收站点,进一步方便村民生产生活,美化乡村环境,助力增收致富。”岑川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