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0年04月13日

开学复课,学生们如何调整状态?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医生为学生家长支招

□ 本报记者 刘墨

今年春期,学生们结束超长假期返回校园后,难免会产生恐慌、焦虑和不安情绪。学生们要如何避免把负面情绪带到课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医生李小琴给大家支招。

“开学后,学生心态有一定波动,担心返校后不能适应学校作息时间,担心跟不上学习进度,担心自身健康问题。”李小琴表示,大家要放平心态,遵守学校相关规定,科学防护,重视而不过度,要消除过度焦虑。

“这个超长寒假打乱了许多学生的生物钟,学生出现‘开学综合症’很正常,一定不要着急。”李小琴说,“开学综合症”是在假期结束后开学时,学生表现出的一种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病态表现,大多表现为失眠、嗜睡、疲倦、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上课走神、头疼、情绪低落等现象。这些表现都是人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一些不愿面对的、不认同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负性情绪转换成一些躯体症状而造成的,并会持续一段时间。

“学生出现‘开学综合症’,是因为假期里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一下子进入到高强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出现大的落差而导致。”李小琴说,开学后,学生要及时调整生活节奏,参照学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表,模拟学校生活场景,合理安排好起床、运动、就餐、休闲和睡眠时间,尽快调整好状态。

李小琴提醒,在这段超长假期里,学生在家吃饭后,平时运动量并不能消耗掉多余热量。在复学后,需要父母和学生们一起努力,调整饮食结构,平衡每日营养摄入,避免出现营养不均衡、消化不良或者过度发胖等情况。学生只有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够更快地跟上学习节奏。

今年高三毕业生因为疫情影响推迟开学,可能出现焦虑等情绪,学生们最好及时和老师沟通。如果有学生仍觉得紧张不安,无法自行调整,就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指导,以健康积极状态迎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