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罗森波
4月1日,泸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公布了一组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市已完成行政处罚信用修复企业140余家。
2019年,我市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但仍有一些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忽视了企业信用信息,给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少麻烦。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不少补贴政策陆续兑现。在此期间,有企业在申领补贴时,发现因企业信用存在问题而无法办理。好在企业失信行为可以按照规定及时修复,助力复工复产。
公式 企业不良信息,影响申请困难补贴
3月20日,泸州某物流公司财务人员欧女士终于顺利办完困难企业补助,但办理过程却一波三折。
今年2月底,欧女士接到通知,泸州市中小企业可以申请一笔困难企业补助资金,可到辖区人社部门办理。3月初,欧女士按要求登录人社部门网站自助办理,但在提交资料时发现,企业信息有异常。“对不起,企业存在失信行为,需要修复之后才能处理。”网站管理员回复称。“企业一直都是合法经营,不存在偷税漏税,也都按时年审的,咋会失信呢?”欧女士不相信公司会存在失信行为。
通过仔细核对、详细梳理,欧女士发现公司的确存在两次“违规”行为,都是因公司车辆违章被罚款,处理后没及时上报,时间分别是2017年2月和2019年8月。“其实,两次违章都及时处理了,没想到系统里没消除。”欧女士有些纳闷,一个细节上的疏忽导致企业信用等级被降。
信用信息异常,困难补贴领不到该怎么办?在相关部门的提示下,欧女士来到泸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咨询,按要求登录“信用中国”网站,完成对企业信用信息修复,最终成功办理困难补助。
泸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城市信用体系建设越来越规范,企业一旦出现失信行为,不单是补贴政策,还有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都不能享受。
公式 判决“未执行”,企业登上“黑名单”
3月24日,在泸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看着公司失信记录被依法删除,泸州某酒业公司部门负责人周先生长舒了一口气,“今后一定更加重视企业信用信息维护工作,加强自我约束,诚信行商。”
原来,在去年上半年,该酒业公司与另外两家公司因民事纠纷被起诉。法院判决下来后,该公司根据法院判决结果,及时履行了相关责任。但当时被一同起诉的另外两家公司并没有按照判决结果履行相关法律责任。受连带影响,按照“判决未执行”的要求,该酒业企业信用信息被依法上传到“中国法院执行信息公开网”上。
疫情期间,该酒业公司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物资的生产,企业可按要求申请相关补贴。但因查询发现企业存在失信行为,补贴政策不能落实。
“失信信息被公示以来,公司的正常经营如投融资、招投标、市场拓展、资质申报、享受政策减免等很多方面受到严重影响。”周先生说。鉴于该酒业公司失信行为已纠正,失信行为不良社会影响已消除,且失信信息公示时间已结束,在收到企业递交的信用修复申请资料后,泸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依法启动信用修复程序,及时在信用网站上撤下了该公司的失信记录。
“对失信企业要予以惩戒,更要鼓励失信企业主动、及时纠正其失信行为,推动社会诚信建设。”泸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这是今年1月以来泸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依法完成的第140例企业信用修复工作。
公式 企业信用修复,根据发布源处理
受疫情影响,泸州不少复工企业面临一定的压力。为此,泸州人社部门明确,将继续执行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的参保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的补贴政策。
按照人社部门“不见面”和“一次都不跑”服务要求,企业通过提供申请资料扫描件即可完成,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公司银行账户。申请过程中,不少企业却因为信用问题而屡次申请不成功。
据了解,企业可能出现的信用问题,大多与年报不及时、纳税不及时、失信被执行、受行政处罚等多种因素有关。那么,不良信用记录该如何修复呢?
泸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解释,企业失信要及时修复,不然会影响到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如银行融资、参与招投标、申领政府补贴等。修复不良信用信息要看信息发布源,如果企业行政处罚是由“信用中国”发布,申请人可登录相关网站进行信用修复;如果仅在“信用四川”或“信用泸州”网站发布,就需要按要求提交申诉表、信用承诺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一系列资料。最后按照行政处罚公示要求,在最短公示期结束后,不良信息才能从“黑名单”上撤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