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梅影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下的“三社联动”效应,以社区为抗疫战场,携手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发动社会组织、社工等社会力量,凝心聚力,多方联动,多措并举,组成庞大的抗疫团队,在社区筑起一道守护居民健康的“安全墙”。
迅速动员
吹响社区防疫“集结号”
“疫情给社区带来很大压力,幸好社区培育有社工组织——星星社会服务中心,同时紧急整合了圆梦关爱协会等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正月初二起集结到社区,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共同抗疫。”江阳区南城街道白招牌社区党委书记叶健介绍。
白招牌社区共有居民4943户、12076人,因社区位于老城区,辖区内的113栋楼只有一栋楼有物管,另外还有两个大的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压力较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白招牌社区以社区为统筹平台,整合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等社会资源,落实全覆盖摸排工作,实行地毯式追踪、网格化管理,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做到疫情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社区干部在走街串巷宣传防疫知识的同时,关注到因疫情而生活不便的特殊群体,联合星星社会服务中心社工,逐一打电话摸排社区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为他们提供帮助。白招牌社区还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调动社工、志愿者的积极性,为困难居民提供服务,受到社区居民高度赞扬。
这只是我市“三社联动”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需求导向,围绕满足居民需要,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区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孵化了一批专门从事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文体娱乐类的社会组织。在这次战“疫”中,我市的“三社联动”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协同作战
筑牢社区防疫“保护墙”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各社会组织迅速响应,积极参与,他们和社区干部、社工协同作战,共同将病毒挡在“墙”外。
四川警察学院警盾公益宣讲团就是这场阻击战中的一支队伍。疫情发生后,该协会迅速动员,紧急招募251名志愿者参“战”,团队志愿服务合计时长超过5000小时。在线上服务中,警盾公益宣讲团发现各社区电话入户排查工作量巨大,随即紧急集结志愿者,在四川警察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下,组建起“社区守护者联盟”,每天协助各社区拨打入户电话排查。迄今为止,合计帮助8个社区完成2万多户近10万人的信息排查,收集上报涉疫线索120余条。(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