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0年03月28日

守护一江清水出川

(上接第一版)

落实责任

5303名河长到位

省委常委、省直机关工委书记曲木史哈曾经点赞泸州河长制工作,泸州对推进长江河长制各项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工作领导体制、责任体制、工作机制、任务清单、项目推进和资金落实到位。特别是纳溪区清溪河,实现从污染治理到经济转型发展的跨越。

纳溪区清溪河流域之所以得到曲木史哈的特别夸赞,是因为其坚持“生态+”理念,实施“水系净化、土地美化、村庄靓化”三大工程,入江水质从Ⅴ类提升为Ⅲ类,昔日被严重污染的清溪河,如今已变成西南远近闻名的“花田酒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水土保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

在现场看到纳溪区清溪河花田酒地游人如织、马庙水库一湾碧水后,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华感触颇深。

王华说,纳溪区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通过资金的整合,体制的创新,合理的工作,既治理水土保持,又发展观光农业,促进旅游发展,打造了“生态+产业”示范样板,实现区域价值的整体提升。满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之需,提升了水生态项目的品质,让纳溪的水生态景观“宜人、养眼、健体、舒心”,做到了“以水增绿,以水兴产,以水扶农”。

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建立了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河长,并分别担任长江、沱江河长的领导机制,全市共设立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组五级河(段、片)长5303人。我市还建立河长制会议制度、信息制度、督察制度、验收制度、考核问责和激励制度、约谈提示和通报制度等,强化责任落实。

近年来,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稳中向好,纳入考核的7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三类标准,水质优良比例为100%,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在三类标准以上,水质达标率100%。

幸福河湖

“临水之城”变为“亲水之城”

近三年来,红嘴鸥在酒城火了,成为明星。这些远方的“客人”,把泸州东门口一带当成了迁徙通道,成为“网红”景点,万人争睹红嘴鸥风采。

泸县百和镇河道整治工程,人行道护杆和马道护杆相连,用混凝土条块分隔的草皮护坡依水而嵌,周围新村拔地而起,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与整洁的河道交相辉映,给人愉悦的感觉。该工程位于百和场镇附近,分布在大鹿溪河干流上。过去,这里河床淤积,垃圾成堆,蚊虫乱飞,污水横流。一到汛期,洪涝灾害频发,沿河企业、场镇和群众的安全受到威胁。

为了改变这种面貌,当地政府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该工程长2.5公里,新建堤防2公里,大量采用生态复合堤,可保护河道的生态功能。同步实施了雨污分流、市民休闲广场建设,设置亲水平台、休闲设施及人文景观,解决了沿河“脏乱差”等现象,成为百和镇一道亮丽风景。

“这个河段通过疏浚、起淤治理,河道扩宽,解决了河壅高、行洪不畅问题。堤防工程由原来两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可保护百和场镇4200名居民、两岸20余家企业和3000亩耕地安全。”泸州市水务局高级工程师吕有华如是说。

以上种种,得益于我市水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

漫步两江四岸改造后的泸州滨江路,总有一种在森林中观赏长江风光的妙趣,总有一种一出门就是公园的惊喜。

春天,堤下临江侧平台上的一排排杨柳吐绿,红色透水混凝土自行车道与此前修建的滨江路堤下平台自行车道贯通。堤下河滩外保留着鹅卵石等原生态景观,市民可从堤下平台延伸下去的石梯走到河滩地,滨江路设计的亲水性得到了很好体现。

如今,这个被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2000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殊荣,并且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好地方,散发出怡情之韵,20多公里长的滨江路沿线都变成了景区。到了夜晚,夜景斑斓多彩,使“城上人家水上城”的酒城更加美丽。

在参观滨江路后,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说,泸州“两江四岸”整体规划建设暨整治工程,将城市文化、水文化、酒文化融为一体,把众多的亲水空间让给了老百姓,提高了泸州城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