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0年01月15日

龙马潭区:勇担使命再踏新征程

园林新居。 夏天平 摄

特种玻璃制品生产车间。 汪静 摄

出川笫一港——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 杨涛 孔芒 摄

□ 姚艾青

2019年,龙马潭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抢抓自贸试验区机遇,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三区”融合优势,向着创新开放、产业发展、城乡融合、人民生活、民主法治“五个高质量”迈进,决胜全面小康,各项事业不断进步、蓬勃向上,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县域经济发展强区,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

坚持创新开放

激活发展动力

不久前落户于龙马潭区的泸州综合保税区,集保税区、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区、港口功能于一体,是目前开放层次高、优惠政策多、功能齐全、手续简便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项目建成验收后,将形成叠加效应,推动自贸区、综保区、外向型经济联动发展,推动泸州加快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内陆开放型战略高地,形成新的增长极,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9年,龙马潭区始终坚持高水平开放不停步,把创新开放作为制胜法宝,聚焦先行先试,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打好开放引领攻坚战。

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创新推出启运港退税“三控一共享”沿江协同模式,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5条措施,大力拓展开放空间,多措并举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全年新增制度创新成果80项,全国首创11项,“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模式全国推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新增注册企业2722家、“四上”企业80家。成功获批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成进境粮食口岸第二仓库,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正式运营。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新增进出口贸易企业233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7.9亿元,占全市的79.6%。龙马潭区开放合作大门越开越大,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创新活力、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坚持转型升级

提升发展效能

新年伊始,在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内,新建的1000吨/年乙基纤维素生产线项目正在全力运转。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减少了人工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产品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年生产量占世界的1/7,可实现销售收入7000余万元。这仅是龙马潭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效能的一个剪影。

项目带动,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促进企业提产能、促环保。川南航天、郎酒浓香基地、泸州老窖罗汉基地等区内重大企业相继实现智能化生产,提档升级;国企民企改制,焕发生机、扭亏为盈。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央企与民营企业重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完成年销售收入22亿元,实现利润1亿元;抢抓市场热点,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四川武骏特种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积极开发节能、智能化新产品,抢占高端市场,年产值近10亿元,引领新型工业大发展。

2019年,龙马潭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放松,想尽一切办法、创造一切条件、调动一切力量、整合一切资源,增势赋能,筑巢引凤。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成功落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智能制造企业累计投产44家;实施重点项目151个,预计完成投资355亿元,增长14.1%;长开区预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8%;华升宝龙广场试营业,农交会等展会交易额突破50亿元。龙马潭区“提高产业竞争力、打造产业增长级、建设产业集聚区”之路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

坚持民生优先

增强发展后劲

2019年,龙马潭长安卫生院成为泸州市全民预防保健、家庭医生签约、诚信医保记分的网红打卡地。该院推出的“1+1+1”组合式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充分整合二、三级医院资源,精准对接,常态化为辖区近7000余名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变医患关系为朋友关系,有效解决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难题。医保诚信记分强力约束医生诊疗行为,合理用药、规范检查,让城乡居民一道共享均衡医疗服务。

补齐教育医疗短板,常态化开展招聘和就业技能培训、推进养老服务、解决住房难问题,让居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9年,龙马潭区把民生福祉作为头等大事,全力推进民生攻坚。

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连续10年全市第一,建成新学校4所,新增学位4080个;区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迁建投用,免费全民预防保健体检约14.5万人次;落实技能培训补助资金45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68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取得新进展;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文旅融合呈现新精彩。洞窝水电站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蒋兆和故居陈列馆开馆运行,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安全生产、扫黑除恶、信访矛盾化解、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扎实开展,龙马潭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向上向好。

坚持城乡融合

厚植发展优势

短短两年时间里,精心打造的玉带河湿地公园,如今水清岸绿、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变为泸州市民游玩、赏景、锻炼的好去处,成为了龙马潭区全面推进城乡河流治理的标杆。

把绿色生态作为底板工程,把全域统筹作为重要抓手,推进城乡空间、功能、社会大融合,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龙马潭区城乡融合发展不断精进,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预计城镇化率达79%。

泸渝高速建成通车,川南城际铁路等工程有序推进,兆和路等多条道路及北滨公园建成投用,银带路等6条道路绿化品质提升,14条农村公交“组组通”环线不断打通,云龙机场通航城市达38个,拉近了城市间、城乡间的距离;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顺利完成,走马村获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颐健康农业众创空间列入全国农业创业创新园区,大春生态渔业专合社获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乡村振兴正当时;全面启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全域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累计收运垃圾10500余吨,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施行酒类企业酿造废水集中转运,推进全域污水治理,三叉河等4条河流完成清淤11.7公里,新改建雨污管道160公里,完成雨污分流14.8平方公里,城区、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5%、55%。“绿水青山、如诗如画”的龙马潭区更加精致精美、宜居宜业。

坚持民主法治

形成良好风尚

1月7日,在莲花池街道宏达社区桂花苑小区,一场居民自治的小区年终表扬总结会开得热火朝天。分享一年来的好人好事、表扬热心好人、共商来年小区自治举措,80余名居民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新年。小区雷锋义务服务队被街道、社区授予“先进集体”,成为居民们引以为傲的开心事。街道办创新推出的“211小区治理”模式,高效解决了小区治理中“谁来治”“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让基层矛盾问题主动化解在了一线。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有机统一贯穿政府工作始终,以建设法治政府为抓手,龙马潭区不断推进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为龙马潭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法治环境。

2019年,龙马潭区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119件,全部交办相关部门,办结率、反馈率、满意率100%;组织人大代表等200余人集体向宪法宣誓、开展调研走访,筑牢法治根基,推进国家政策法规落地落实,完善地方性各类法规;司法部门引导各街镇、部门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推进法制宣传进小区、进楼院、进村社,引导居民知法、懂法、尊法、守法、护法、用法。1000余场次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推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让慈竹新村“德治引领法治”、鱼眼滩村“法治兴村”、阳高村“居民自治”亮点纷呈,推进形成了人心向上、人心向善、人心向好、人心向美的社主义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