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生 本报记者 李界
打渔山社区位于纳溪区主城区,人口主要为失地农民。作为一个城市新兴社区,在由“农民”向“市民”转变过程中,“群众困难多、矛盾纠纷多、民生诉求多,群众融入难、群众就业难、群众增收难”“三多三难”现象尤为突出。如何让居民生活好、社区能发展?打渔山社区从党建工作入手,着力提升干部能力,通过发展集体经济,让居民安居乐业。
公式 着力“四心” 建强组织服务群众
打渔山社区从建强核心、坚定信心、文化耕心、服务贴心“四心”着力,不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打渔山社区一方面从软实力入手,改选党支部委员,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社区干部选入“两委”班子成员,增强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增强硬实力,加大投入,高标准打造近30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体,完善社区服务功能。通过“软硬兼施”,建强引领社区发展核心。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帮扶创业带动就业,是打渔山社区针对辖区失地农民推出的举措之一。社区依托“社区夜校”引进“世宏”蝴蝶画、巧姐妹等社会组织,创新推出“纳美家园”“蝴蝶益家坊”“阳光会客厅”等服务项目。举办就业培训和蝶画、舞蹈、茶艺、竹编等各种技能培训班,让居民掌握技能,增强生活信心。
同时,打渔山社区实施“以文化人”工程,着力文化惠民。图文并茂打造由“法当有常”“不私故旧”“李母量禀教子”等法治故事组成的文化长廊,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让群众受到法纪熏陶。定期开展“战壕党课”“清廉人生”“法律知识抢答”等特色品牌活动,推动法治进社区。此外,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亮身份,晒承诺,以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为工作目标,打造高效便捷的“十五分钟服务圈”,接受群众监督,零距离、心贴心服务群众。
公式 集智聚力 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在打渔山社区“雅乐居”公租房小区,社区组织建立了小区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在小区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通城市基层党建“最后100米”。依靠上级组织,社区支部、小区党小组及服务站点结合街道“小城大爱·亲清永宁”活动品牌,利用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小区居民广泛开展主题活动。
党员和居民熟悉了,小区不少事务迎刃而解。
小区党员发现苗头性矛盾纠纷后及时调节,避免矛盾恶化升级。小区党小组、服务站积极搭建“您的困难我能帮”帮扶平台,动员小区居民互帮互助,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和谐小区邻里关系。
社区还着力开展依法治理,整合辖区内法律工作者、“五老”、乡贤等各种力量,依托“打渔山检察工作站”“小红莓调解工作室”“艳阳天维权工作站”3个站室,联合区检察院、区法律援助中心和酒城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搭建普法、调解、维权三个平台,对居民群众的矛盾纠纷开展远程调解、上门调解、现场调解、一对一调解300余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余起,处置典型案件1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同时,在党建工作引领下,打渔山社区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结合纳溪区本地土特产品众多、辖区居民对生态健康食品要求越来越高等实际,社区以“生态环保·扶贫奔康”为出发点,兴办纳美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去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0万元,惠及区内12个镇街贫困户34户,户均年增收2800余元。
打渔山社区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路越走越宽。
公式 自治发力 协商解决矛盾纠纷
倡导居民自治,打渔山社区从建章立制入手,制定完善了《打渔山社区居民自治条约》《打渔山社区居民公约》《打渔山社区民主“一事一议”制度》等规章制度,把社区的管理事项用规约的形式固定下来。
成立居民代表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居民代表大会,对社区的重大事项进行民主讨论。同时,建立“打渔山当家人”微信群,让外出务工人员有渠道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建立“政务协同治理平台”,凡涉及居务、财务、低保评议等重大事项,均在该民主监督平台依法公开,让群众放心。
面对外墙瓷砖脱落、停车收费、坝坝舞音量太大扰民等问题,社区是如何解决的呢?
打渔山社区通过民主选举,推选群众基础好的居民代表,组成小区基层协商理事会,组成决策主体,让居民参与解决小区内的矛盾纠纷。街道和社区只负责帮助审核理事会收集上报的讨论议题,帮助联系议题中涉及的单位和部门,搭建协商平台,维持协商秩序,不硬性要求小区基层协商理事会决议的形成方式和内容,变以前的“包办”为现在的“帮办”。在居民协商共治中,社区还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政策参谋”列席协商,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高位发力、服务基层的协商模式。如今,安置房小区乱停乱放、乱栽乱种、乱排乱扔等问题,通过民主协商,形成优化小区地下排污管道并改建菜地为小区停车场的“一策三利”民主决策,成功治理了小区“三乱”。
近年来,打渔山社区建立完善“群众有所呼、社区有所应”联动机制,在经济上为群众解困、在生活上为群众解难、在思想上为群众解惑、在精神上为群众解闷,不断推动“三多三难”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