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3年时间里,学习培养采取“在校学习+顶岗锻炼”模式。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基层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定向培养方案,采取“理论+技能”、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学员在校集中学习1年后,按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优先安排到乡村振兴试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社区)、集体经济薄弱村等村(社区)进行不少于1年的顶岗锻炼。顶岗期间,区县明确1名县级领导和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结对帮带1名学员。学员学习期满后,回村(社区)在岗服务不少于3年。对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取得学籍并完成规定教学内容的培养对象,颁发国家承认的全日制大专学历毕业证书。
不仅如此,定向培养对象学费采取“部门补助+个人自费”模式予以补助或补贴。其中,退役军人学费补助由区县财政按每人每年不超过8000元标准给予补助、退役军人局按每人每年3000元标准给予学杂费补助;农民工党员学费补助由市委组织部按每人每年8000元标准从市管党费中列支给予补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标准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助;学员个人自行承担小部分学杂费;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以奖助、减免等形式予以学杂费资助。同时,定向培养对象在顶岗学习和在岗服务期间,按在职村(社区)干部管理,培养对象基本报酬和绩效考核按在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80%执行,并享受相应补助;如按程序正式担任村(社区)干部的,执行在职村(社区)干部福利待遇;在岗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区县拿出一定名额,组织参加公务员考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