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19年07月27日

长途奔波,只为挽救母亲生命

■本报记者 刘墨

“太感谢医生护士们了,谢谢他们为我手术、照顾我,我才恢复这么快……”7月22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健中心院区的病房里,75岁的柴阿姨四处走动,笑容满面,说话中气十足,而4天前,她刚接受了妇科手术中难度较大、范围较广的卵巢癌细胞减灭手术。

女儿秦女士看着神采奕奕的母亲,开心不已:“太值得了,从河北到泸州,这1900多公里,近30个小时的奔波……”

母亲患病

姐弟奔波三千多里求医

柴阿姨一家生活在河北省辛集市,家庭和睦,其乐融融。今年6月,柴阿姨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秦女士立即带母亲到当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柴阿姨被诊断为晚期卵巢癌。“母亲岁数大了,还同时患有肺栓塞和下肢静脉血栓,医院建议进行保守治疗。”秦女士说,这个结果让全家人难以接受,“母亲在、家才在,我和弟弟都想方设法要救母亲。”

经过多方打听,秦女士得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引进的德国妇科专家塔奇曼教授团队,已在泸州为数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成功实施手术,且患者康复良好的消息。

秦女士和弟弟立即带着母亲驱车赶往泸州,途经1900多公里,近30个小时,于7月14日赶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妇科及乳腺疾病治疗中心”。

手术成功

母亲重获生的希望

柴阿姨入院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团队立即为柴阿姨组织了全院多学科会诊(MDT)。

多学科专家团队在反复权衡手术的风险和效果后,决定由塔奇曼教授和丁书贵教授联手为患者实施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同时,考虑到患者岁数大并且身患多种疾病,为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作的风险,妇科团队与ICU(重症监护室)副主任雷贤英、医院新聘请的德国依布宁教授就术后监护的每个细节都进行了沟通,并决定为柴阿姨实施国际标准的术后快速康复措施。

7月18日上午9时,柴阿姨被送进手术室。历时4个小时,妇科团队为柴阿姨成功实施了妇科手术中难度较大、范围较广的卵巢癌细胞减灭手术,并实现了术后肿瘤细胞肉眼无残留(R0)。术后,柴阿姨被送进了ICU,按照术前制定的康复方案,在ICU团队精心的照顾下,仅10多个小时后,柴阿姨就回到了普通病房。

快速康复

母亲术后第二天能下床活动

“我现在就是感觉伤口还有一点儿疼,其他都没问题了。”术后第4天,柴阿姨已能正常走动,恢复日常饮食。

秦女士开心地说:“母亲回到普通病房后,基本没输液,可以喝水、米汤之类的流质食物,而且开始下床活动。到第2天就能走上百多米,可以喝粥,吃肉糜等食物,到第4天就行动自如了。真没想到恢复得这么快、这么好。”

而这一切得益于妇科团队与ICU团队的紧密配合实施的快速康复措施。

“快速康复是按照国际标准实施的康复体系,需要手术团队和ICU监护团队紧密配合,就手术每一步进行预估,制作预案,将风险降至最低。手术后,按照预案进行监护,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恢复措施。”为柴阿姨实施快速康复措施的ICU依布宁教授介绍,快速康复通过手术团队与监护团队在术前、术中、术后的紧密配合,大幅度降低术后患者在ICU停留的时间,降低感染风险,尽早饮水、恢复正常饮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的风险,让患者得到快速的康复,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对柴阿姨来说,手术成功是重生的喜悦。柴阿姨一家还为妇科团队送上了锦旗表达谢意,并表示将在泸州继续完成第一轮术后化疗再返回河北。而在泸州的治疗经历,也让他们对今后的抗癌之路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