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19年07月27日

当前,对接世界的一条条开放大通道逐渐形成,内陆城市协同开放正当时。

泸州:协同开放向世界

“泸州港+川南临港片区”是泸州对外开放合作的一张“王牌”。 本报记者 牟科 摄

◆泸州至武汉/上海班轮线路,泸州至广州、钦州铁海联运班列,东北-泸州粮食专列、俄罗斯-泸州进口木材直达班列,“蓉欧+泸州港”号班列……泸州“四向”开放通道基本成型。

◆泸州通过在成都、云南昆明、贵州赤水等6个腹地设立无水港,与云南水富港开展“水水转运”合作等举措,实现多地联动,协同发展。

◆川南临港片区以互联互通、产业链条承接、商事登记互办为重点,同全国45个物流节点城市(自贸片区、产业园区)建立开放合作关系。

■本报记者 肖婷

7月22日上午,自南京港发出,经长江黄金水道运抵泸州港的18标箱“阳极炭块”在泸州港进港铁路口装车,发运云南昭通站。这既是一次铁水联运的成功案例,也是我市与周边地区协同开放的一次实践。

地处川渝黔滇结合部的泸州,在地理位置上有着与周边省市协同发展的先天优势。随着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的落户,国家赋予了泸州与周边协同开放的任务。近年来,围绕打造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辐射滇黔的重要门户目标,我市努力提升服务周边的能力和水平。当前,对接世界的一条条开放大通道逐渐形成,自贸红利延伸至周边实现区域共享,内陆城市协同开放正当时。

四向开放 大通道建设通江达海

内陆城市要开放,建成对外连接的通道是首要任务。

长江黄金水道在泸州穿流而过,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港口城市”的属性。泸州港作为四川最大的港口,集装箱码头业务繁忙。在这条水运通道上,泸州至武汉/上海的线路班轮最为常见,同时也开行泸州至日本横滨、韩国釜山、中国台湾3条江海直达近洋航线。沿长江而下,货物从泸州出港可一路向东直达出海口。

2017年,泸州港开行了泸州至武汉/上海升船机“五定”外贸直航班轮,沿长江运往上海等地的货物在经过长江三峡时可以通过升船机优先过闸,有效避免航道复杂、过闸排队、港口拥堵等不利因素影响,将泸州港至上海的水运时间由18天以上缩短至12天以内。

向南,泸州把目光投向了比东向出海通道更近的南向广西、广东出海通道。

以工业混合油出口为例,以前货物从泸州港出港后,需经江海联运抵达马来西亚,再从马来西亚发往欧洲。现在开通泸州-钦州班列后,通过铁海联运能比原来提高一半的效率。而对比蓉欧班列的全铁路运输,铁海联运则更具经济效益优势。“稳定合作后,我们可能会在泸州港附近建立加工基地,对企业来说,这样成本将会更低。”成都恒润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说。

随着泸州至广州、钦州铁海联运班列稳定开行,泸州将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区,对接南亚和东南亚市场,实现上下游货物流通交换。

顺应市场需求,东北-泸州粮食专列、俄罗斯-泸州进口木材直达班列、泸州-石家庄白酒专列也相继开行,建立起了“东北大米南下、泸酒北上”的通道。泸州“四向”开放通道已基本成型。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