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梅影)7月17日上午,第十七次全省民政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表彰了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泸州市殡仪馆喜获“四川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年来,泸州市殡仪馆在民政工作方面,呈现出以下六大亮点:
一是坚持利民惠民,切实回馈社会。市殡仪馆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去年促成全市全面实施普惠殡葬政策,惠民覆盖面由困难群众扩展到全市群众,基本殡葬费用人均减免1200元。自主实施对百岁老人、二等6级以上伤残军人等群体的优惠;定制两班公交公司夜间返城公交车等。普惠殡葬政策于2018年3月1日实施,当年合计减免治丧群众基本殡葬费295万元。此外,市殡仪馆还热心公益事业,踊跃捐款捐物,每年前往社区慰问,帮助精准扶贫户发展生产。
二是严格制度规范,实施标准服务。市殡仪馆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制订了殡仪服务标准化体系框架,自主研制标准121个。其中,《殡仪业务大厅服务规范》《火化间服务规范》成为四川省地方标准,2018年元旦起在全省推荐实施。
三是着力文化建设,丰富服务内涵。为“让逝者多一份尊严,让亲人多一份慰藉”,市殡仪馆将文化融入殡仪服务,在文化长廊悬挂展示二十四孝图,将传统殡葬文化、孝道文化和儒家思想融合。市殡仪馆还坚持每周学习,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充电”,提升综合素质。目前,7名职工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任职资格,25名职工取得民政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证书,3名职工取得二级技师证书。
四是推进服务公开,着力行风建设。市殡仪馆实行服务“六公开”制度,践行阳光殡葬服务。自主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了进馆业务受理排序、火化信息排序同步显示,确保服务公开透明。
五是注重绿色环保,倡导文明殡葬。市殡仪馆一直以来注重环保节能,提倡绿色殡葬。大气排放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并利用网站、橱窗、LED显示屏等积极倡导绿色殡葬。按照相关要求,全面禁烧香烛纸钱,取消纸质花圈销售和礼炮服务,推出多项电子用品替代传统祭品,倡导鲜花祭奠亲人。
六是打造单位形象,建设满意窗口。市殡仪馆努力塑造单位良好形象,领导班子团结敬业,职工统一着装佩证上岗;服务人员坚持使用普通话;馆区景点、建筑等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健全。
一流服务创一流的业绩。市殡仪馆先后获得了民政部“含金量”最重的三项荣誉,如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奖等,并涌现出省市级劳模6人。
泸州市殡仪馆负责人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殡葬人,全馆党员职工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担当作为,为进一步提升殡仪服务质量、高效服务群众、推进殡葬改革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