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廷华 本报记者 简放鹏 摄影报道
7月14日,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藤椒园里弥漫着浓浓的椒香,100多人正忙着采摘藤椒。
太和村曾是省级贫困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后,如何让村民持续增收?太和村根据该村海拔、土壤、温度和湿度等有利条件,依托村里林多地广和交通畅通等优势,发展见效快、产量高和收益好的藤椒产业,以基地示范带动更多村民种植藤椒。
藤椒,又叫竹叶花椒,由于枝叶披散,延长状若藤蔓,故称藤椒。太和村为何会选择种植藤椒?这是由镇上帮扶干部、村委会多方考察后引进的产业,一是藤椒好养活,荒山坡地都能种;二是藤椒日常管护对用工需求并不大,只要懂技术,大部分农户都能管好;三是藤椒采摘期长,可以有效避开用工高峰“打挤”的情况。
据了解,太和村成立了藤椒专合社,举办藤椒管理技术培训班,让农户学会藤椒种植技术,并为农户提供包括种苗、农资、管理、销售等服务,组织农户统一防控、统一修枝等,以确保农户稳定增收。
目前,太和村已发展藤椒1000余亩,其中,500余亩已到盛产期。其藤椒每公斤售价16元,亩产值能达到1.5万元,预计年产值70余万元。采摘期,每天有100多名村民在产业基地里务工,每天每人能有70元至120元的收入。
此前,太和村3组贫困户任文举夫妇都在藤椒基地打工,看到藤椒产业效益较好,他家也栽种了3亩多的藤椒。“前两年村里种植藤椒,不知道效益如何就没有种。去年,看到村里种藤椒收入好,还不愁销路,我就开始种了。”任文举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