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19年07月20日

推广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泸县中稻和再生稻单产总产全省第一

本报讯(记者 简放鹏) “水稻现场观摩会大多在水稻插秧或收割时召开,今天我们选在水稻生长期召集大家来观摩。”近日,在泸县召开的全省水稻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现场观摩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金华说。

此次现场会着重观摩近年来泸县在实施水稻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中的优质中稻+再生稻绿色提质高效栽培技术,以及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川南杂交中稻+再生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据了解,泸县水稻种植面积60万亩,总产40万吨,水稻种植面积全省第四,中稻和再生稻单产、总产均位居全省第一,与上述先进技术的实施有很大的关系。泸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站长刘明星介绍:“水稻种植过程中,一般会在插秧前、生产期间施肥、施药、除草3至4次,人工及药肥成本不低。我们从3年前开始试点中稻+再生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首先选用优质稻种,采用‘底肥一道清’,只在水稻插秧前一次性施用药肥,后期在齐穗时巧施粒芽肥,并增设绿色防控设备,不再施用药肥。现场观察水稻长势健壮,估计今年粮食会丰收。中间施用的粒芽肥,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再生稻的蓄留。去年10万亩重点示范片核心区域的中稻+再生稻平均亩产达850公斤,每亩节约成本250元至350元。”

省水稻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去年7月启动,到目前已召开了6次集成技术现场会,通过现场会,农业机械栽培、侧深施肥、田间管理等多项集成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机制也在这一年的实施过程中变得更加完善。

全省协同推广参与县(区)农业推广站负责人近100人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