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19年07月18日

蓝田街道 精准帮扶重症村民

本报讯(周超文 汪朝源)在被疾病折磨得毫无招架之力时,精准扶贫的阳光照进了江阳区蓝田街道滨江村十二组村民徐晓玲的生命里。扶贫政策不但帮她解决了棘手的药费问题,也让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7月16日,谈起精准扶贫政策,徐晓玲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是精准扶贫让我重获新生。”

今年49岁的徐晓玲,之前也和很多人一样,有一个不太富裕却很幸福的家:丈夫是建筑工人,儿子成绩优异,而她也在一家宾馆担任大堂经理。然而,2012年12月,全身略显浮肿的徐晓玲去医院检查,竟然患上了尿毒症且已进入中期。本想着生活会越来越好,可疾病却让她的美好愿望破灭了,徐晓玲痛不欲生。

为了给徐晓玲治病,一家人多年省吃俭用存下的30多万元在短短3年间就全部用完,还欠下了外债。2015年12月,虽然病情在逐渐好转,但面对每月超万元的高昂透析费用,徐晓玲决定放弃治疗。

然而,令徐晓玲做梦都想不到的是,2016年,国家出台精准扶贫政策,并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作为重点医疗对象。精准扶贫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不仅医疗费用国家全部报销,而且结对帮扶她家的区级部门和蓝田街道的干部还不时上门关心慰问,针对徐晓玲一家因病返贫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施策,以增强她们一家人的“造血”功能:徐晓玲的儿子在校学习费用得到减免;丈夫被安排到一家公司上班,一年下来有3万多元的收入。这让徐晓玲对生活渐渐有了信心,幸福的笑容又在她的脸上绽放开来。

有了健康扶贫做支撑,从2016年开始,徐晓玲每年的10多万元治疗费用自己没有掏一分钱。药费负担没有了,病症也减轻了,她的心情也越来越好。“我的病能够好起来,除了因为国家的好政策,还有帮扶我家的好干部。他们一次次走进我家,把最新的政策信息告诉我,还在生活上不遗余力地帮助我、鼓励我。是党和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徐晓玲动情地说。